吉林德惠市的公交公司最近闹了个笑话:刚宣布老人早晚高峰不能免费乘车,三天就紧急撤回了。原因很实在 —— 早高峰公交车里塞满赶早市的老人,上学的孩子挤得像沙丁鱼,可政策一出台,舆论立马炸了锅。
这事说穿了就是钱闹的。德惠市 65 岁以上老人有 11.2 万,财政每年只给公交公司补 300 万,摊到每个人头上才 27 块。按单次 1.5 元车费算,这点钱刚够老人每月坐两次车。剩下的窟窿全得公交公司自己填,可现在公交公司早就快扛不住了。
其实,全国公交系统都在犯难。2014 年公交客运量巅峰时一年 781 亿人次,到 2024 年只剩 387 亿,整整腰斩。私家车多了、地铁通了、电动车满街跑,坐公交的人越来越少。可偏偏老年人对公交依赖度越来越高,现在 65 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 15.6%,他们时间多,宁愿等半小时公交去买菜,也不会打车。
更要命的是恶性循环。坐车人少,公交公司就减少发车;车越少,年轻人越不愿等;年轻人不坐,分摊老人免费乘车成本的人就更少。加上公交车十年就得强制报废,更新车辆又得一大笔钱,不少线路干脆直接停运了。
各地都想辙。河北赤城试过取消老人免费乘车,结果不了了之;上海换了个思路,把财政补贴直接发给老人,坐车该掏钱掏钱,既保证福利又减少浪费。国外的办法更灵活:德国 65 岁老人坐车打折,80 岁才免费;意大利给老人多种交通优惠,但从不全免。
其实老人也有难处。不少老人赶早高峰是去给儿女带孩子,或是去医院挂号。一刀切不让免费,确实不公平。但反过来想,财政补贴就这么多,年轻人上班迟到扣工资,孩子挤不上车迟到挨罚,也不是办法。
说到底,免费公交考验的是城市财力和管理智慧。完全取消,寒了老人的心;一味全免,公交公司撑不住。像上海那样把补贴直接给个人,或参考德国搞阶梯优惠,或许更实在。
只是别等到有一天,公交公司真扛不住了,老人想花钱坐车都没车可坐,那才真成了难题。但如果长此以往,仍是没有起色,老人免费公交或许真要没得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