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KONAMI旗下的《宇宙巡航机》(Gradius)系列,这位老牌横版射击游戏届的“祖师爷”,在资深玩家心里那地位嘿,还真不是一句“两行热泪流满面”能形容的。
但如果回到最初,谁能想到一道“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的魔咒,如今在各个游戏梗中风靡到令人头皮发麻,居然真的是这个系列最早给大家留下的彩蛋?到底啥让《宇宙巡航机》能从茫茫像素浪潮中杀出来?是不是纯靠技术?情怀?还是KONAMI都没想到自己会那么牛?哎,这其中还真有说不完的故事。
你要问八十年代的日本街机圈,那可真是人才济济,厂商们拼得脑壳发热。KONAMI这个时候找准时机,一通“地毯式创新轰炸”,把背景元素玩出花,一边升级武器一边秀操作,再塞点option小球,结果整个类型硬是被它拉高到了一个新台阶。
可话又说回来,它的小聪明算创举吗?好像同行早有雏形。说得好听点,是融会贯通,说得刻薄些,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来个三级跳”,不翻车才怪。
其实背景和主题变化那事放今天看,好像没啥大惊小怪,但在那个“像素块才几个,一张皮能拉十里地”的年代,哪有厂商舍得没事就给玩家变花样啊?全程火山、摩艾、人造基地、细胞地狱……这视觉冲击是“见过大世面”的现在打工人也得感慨一句:太上头了。
哥们记得小时候刚第一次打进火山关卡,游戏机差点都给激动卡死了。玩家觉得过瘾,结果制作组可曾一度被高层差点按了暂停键,理由很现实——太花哨,不怕玩家消化不良么?但开发团队铁头娃属性上身,死活扛了下来,结果事实证明大家真就买账。这个套路后来谁没学?
再说说装备升级。往前看,别家射击游戏基本上是“给啥用啥,见好就收”,刚开局啥样你就祈祷自己手感不要太糟糕,整个流程变化不大。可是到了《宇宙巡航机》,只要老实射爆几个敌编队,红色胶囊一捡,哦豁,下方能量条亮起来,选速度、选加武器、还顺带能骑上option,那感觉和现在抽卡升级阵容有啥区别?全靠自己一点点攒起来,那种“我变强了全靠操作”的成就感,八十年代就被KONAMI玩明白了。后来别说自家游戏,整个行业都是争着模仿。
说到option球,这才是彻底改变游戏玩法的神来之笔。要知道,早年的射击游戏,大伙儿都是硬刚,只能靠左右闪避顶着打。《宇宙巡航机》却让玩家背后多了几个“小弟”,一点击就带着仨几个小球跟你屁股后头混。这些option可不是打酱油的,攻击力直接翻几倍,关键时刻还能帮你扫不着的死角。
记得有玩家调侃,说这游戏成了“身后跟着四个无敌基友”的人生写照。要不是亲身体验,我都怀疑这是给现在用外挂开无双的玩家躺平前世埋下的伏笔。这个机制出来后,真是开山立派:后来的弹幕控、地形杀都离不开它的灵感。
当然,大家肯定心里痒痒,要问:后来《宇宙巡航机》在家用机上表现咋样?老实说,技术这碗饭,早年家用机嘴小胃口还浅,移植个东西老得缩水点——画面分辨率下来了、Option数量砍个精、关卡细节糊弄凑合一下。可是活人还得变法活着,开发组硬是往移植版塞彩蛋,各种秘籍得分点搞出来,“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这“逆天秘籍”就这么火到今天。PCE版本据说接近原版,可也是主机性能限制,卷轴什么的都得变通,要不哪能撑得起原汁原味?
话说系列到了二代《高弗的野望》,市场热情都快被同行们肢解殆尽了,谁都想分一口射击游戏的大蛋糕。KONAMI依然还有点招,画面、音乐、操作一顿升级,行业大佬姿势先拿出来镇场子。无数后来续作都成了二代风格的“学徒”,一不小心自己反而被框死了,那种“开山立派立得太成功反变桎梏”的尴尬,说实话,很像咱们996生活,卷着卷着就习惯了,想突破反而变难。
轮到三代,开发组干脆打算“删档跑路”,目标就是做个终章,Bacterian作为终极大BOSS,武器自定义,能量槽扩容,一次整12关,难度拉满,感觉就是硬核玩家的天堂新地狱。这个难度,打不过的玩家朋友圈都快哭成五彩的摩艾了。通关证明自己不是欧皇就是时间管理大师。
系列重启到四代,整整过去十年了。开发组还想着唤起点情怀,本意良苦,可惜市场不给面子,BUG多到让人在街机厅跳脚。劝你一句,别轻易挑战街机版IV,氪金体验可能变成花钱受气套餐。有玩家辣评,这简直是赶工剩菜,KONAMI光想着快出个新作捞钱,就这水准?边测试边上线都不敢这么儿戏。
再提《宇宙巡航机V》,十几年磨一剑,KONAMI彻底打算自我革命。找上了业界另类狠角色Treasure团队——这个从KONAMI出走自组的小作坊,《闪亮银枪》、《斑鸠》两款逆天神作直接把业界天花板捅穿。
这次《宇宙巡航机V》几乎来了个“冷启动”,把old school那套全撕了重练,关卡不玩花俏,元素全偏向那个钢铁金属范儿,也不见多少火山摩艾,主力改成弹幕机关。判定便宜、子弹多到像洒胡椒面,玩法和操作难度却更吃技术,连剧情系统都找点MSX风又加点怪异演出。结果玩家疯了——有人喊这根本不像一部正统《宇宙巡航机》,有人倒觉得“终于不是炒冷饭”,鸡血泪水掺杂,反正热闹了好久。
总结一下嘛,纵观整个系列,这就像小马过河,前头趟出河道,自己一步步被全行业模仿,再想逆向突破得自己先砍掉一身包袱。每次技术升级、玩法创新,都像是围堵和突破间的艰难掰扯。玩家们则一路见证着老派像素魂如何转型取悦新时代,也算是游戏圈又一出精彩演绎吧。
所以说,《宇宙巡航机》系列到底哪作最牛?真要选,不同偏好的玩家百人百答。有人死忠初代,有人沉迷高弗,有人怀旧秘籍彩蛋,有人只认V代、斑鸠式硬核弹幕。
但无论你站哪一队,逃不掉它作为横版射击界那一根定海神针,至今还让人想起坐在电视机前拼命摇摇杆的青春年少。
你又或者有没有被“option球”拯救过命?还是某次升级全失翻车差点砸掉手柄?
愿意留下你的回忆,一起喊一嗓子:“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谁还不是个宇宙巡航老司机!”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