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俄罗斯任命的赫尔松地区行政负责人弗拉基米尔·萨尔多(Vladimir Saldo)在社交媒体发布声明,称乌军正在赫尔松市西岸准备撤退,并在出城路口部署反无人机金属网。
他言之凿凿地描述,乌军工程兵这几天疯狂加班,用特制金属网把赫尔松每条出城道路封得严严实实。 这些网状装置专门拦截小型无人机,明显是给撤退部队当“保命盾牌”用的。
耐人寻味的是,乌军对此集体沉默。 从萨利多爆料到现在超过24小时,基辅国防部、南方作战司令部、甚至前线旅级单位都鸦雀无声。 既没承认撤退计划,也没驳斥俄方造谣。 这种反常的冷处理,让战场观察员们嗅到不寻常的气息。
回溯萨利多的宣传套路,这次指控明显带着政治算计。 把乌军撤退形容成“逃跑”,等于在心理战上狠踩一脚——既能动摇乌军士气,又能给俄控区居民洗脑“乌军撑不住了”。 更关键的是,他选择在俄军持续炮击赫尔松左岸的当口爆料,时间点掐得极准。
赫尔松当前的战线犬牙交错。 第聂伯河把城市劈成两半,俄军占着东岸,乌军守着西岸城区。 双方在这片死亡地带拉锯两年多,每座废墟都在反复易手。 俄军近期明显加强了对西岸的导弹袭击,乌军阵地几乎天天挨炸。
萨利多抛出的“反无人机网”细节引发军迷热议。 这种装置类似巨型渔网,用高强度合金丝编织,架设在十米高空。 专门针对穿越机和小型侦察无人机,一旦撞网就会电路短路。 乌军若真在全市出口布网,工程量相当惊人,绝非临时起意。
不过战场信息的迷雾依然浓厚。 所有指控目前仅有俄方单方面信源,缺乏战地记者实地验证。 萨利多没给出乌军撤离时间表,也没说明涉及多少兵力。 那些“反无人机网”究竟是真的防御工事,还是俄方放的烟雾弹,现在都是罗生门。
俄控区居民的反应呈现两极分化。 部分亲俄民众在社交平台欢呼“解放临近”,分享俄军慰问品发放的照片;另有居民偷偷上传视频,显示西岸方向夜间运输车活动频繁,卡车大灯在公路上连成长龙。
西方情报圈对此保持谨慎态度。 伦敦某军事智库分析师在私人简报中提到,乌军近期确实在调整赫尔松防御部署,但“撤离”与“战术收缩”存在本质区别。 俄方此时高调宣传,不排除是为地面攻势做舆论铺垫。
基辅的沉默还在持续。 乌克兰总参谋部每日战报依旧标注“赫尔松方向击退俄军14次进攻”,对西岸防务只字未提。 有当地记者尝试联系前线指挥部,得到的回复清一色是“无权讨论作战计划”。
萨利多的社交媒体账号正在疯狂涨粉。 他最新发布的视频里,镜头扫过赫尔松郊外田野,旁白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宣布:“崩溃已经开始,我们等待最后捷报。 ”视频背景中能清晰看到,远处城市轮廓线上竖着数座钢架结构,形状酷似巨型门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