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技体育的最高舞台,天赋与努力常被并置讨论,而山姆·伯德对兰多·诺里斯的评价似乎为这一永恒话题再添新证。不久前才代表迈凯伦FE车队完成电动方程式最后一战的伯德,在接受BBC播客访问时直言,诺里斯拥有“一种难以匹敌的天然能力”。
“他天生就有很好的天赋,而且从不止步于天赋,”伯德如此说道。他指出,诺里斯从小就依托模拟器训练——从卡丁车时期就开始使用rFactor Pro等专业平台,投入大量时间在虚拟环境中磨练技术。“他喜欢在家里的模拟器上驾驶,这显著提升了他的车辆感知与赛道理解。”
更令人注意的是诺里斯职业生涯的阶梯式跨越:参加F3时已在测试F2赛车,身处F2时已开始接触F1座驾。这种“超前体验”无疑加速了他的适应过程,也使得他在每一个新阶段都显得如鱼得水。伯德毫不讳言地总结:“没有多少人能比他更快。”
而速度之外,车队的管理与车手间的协作,同样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去年匈牙利大奖赛中,迈凯伦就因策略安排引发车手间的名次争议。当时车队的决定导致诺里斯与队友皮亚斯特里之间发生位置互换,引发外界广泛讨论。然而在天空体育评论员马丁·布伦德尔看来,迈凯伦恰恰从这次风波中汲取了重要教训。
“他们之后一直做得很好,”布伦德尔评价道,“车手明白必须兼顾车队利益。你可以全力拼斗,但若忽略整体,可能会在其他地方付出代价。”尽管理解诺里斯当时可能存有情绪,布伦德尔仍肯定迈凯伦最终妥善处理了纠纷。“关键在于他们解决了问题。这比回避或掩饰要来得更为重要。”
如果说诺里斯代表了一种“科技加持+阶梯培养”的现代车手成长路径,那么马克斯·维斯塔潘则再次证明,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不确定性都只能成为衬托。
两位荷兰评论员——瓦尔肯博格与豪拉尼——在回顾维斯塔潘本赛季的表现时,尤其对他英国站排位赛的那一圈赞叹不已。当时红牛出人意料地为赛车配置了低阻尾翼,而练习赛中赛车的状态仍显得挣扎。然而维斯塔潘却驾驶这样一辆并未百分百优化好的赛车,拿下杆位。
“那是我们见过最伟大的单圈之一,”豪拉尼表示。瓦尔肯博格更是直接以“疯狂”形容红牛的这一战术选择与维斯塔潘的临场实现能力。“我在现场目睹了一切,几乎无法想象他们如何达成这一结果。”
从诺里斯依靠模拟器与系统训练稳步提升,到维斯塔潘以极致适应力扭转不利条件,现代F1车手正在多种维度上重新定义“速度”的涵义。而迈凯伦所经历的策略争议与后续调整,也揭示出赛场竞争中车队管理与车手个人表现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
或许正如伯德所说:“没有多少人比他更快”——但快的又岂止是单圈速度而已?#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