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十年前的交易数据,现在看居然还能扒出这么多门道!
现在在书房写这个,窗外的蝉鸣声突然大了,思路断了下…不过还是继续说。刚开始我还想从技术指标啥的拆解,结果越看越懵——这哪是技术活,分明是数学题!说着说着就到这了,当时翻到这份2015年的交割单,我盯着屏幕直搓手——这都过去快十年了,量化交易都成主流了,这老数据还有啥看头?绕回来再人性这东西,好像从来不会过时。
真正稳赚的不是抓牛股,是算清输赢账。
我跟你说,这份记录显示了个特朴素的真相:34次交易里赢20次,胜率大概58%左右,具体数记不清了。我看到这个数字直接惊了!就跟赌场里玩轮盘似的,表面看是随机转盘,背后全是概率算计。真别不信,这数据搁现在看依然扎心。
真正让我瞳孔地震的,是这组盈亏比数据!
最大单笔赚57%左右,最大亏才18.7%——这哪是炒股,简直是玩“不对称游戏”!赢的时候能赚一套房首付,输的时候也就亏几个月工资。这哪是撞大运,分明是提前算好的“安全垫”。不过我看这里其实没搞懂,为啥这种分布能维持长久?有知道的可以说说。
再往深了这数据分布更有意思!
超过10%盈利的交易有10笔,总共赚了1000多万,亏损超5%的才5笔,总亏不到400万。这种分布太妙了,看着像老渔民拉网——小亏小赚全是“试水”,有时还捞着条大鱼死攥不放。
但为啥多数人学不会?真不是技术差,是心理扛不住!
绕回来再这就像股市开了家“情绪便利店”——你面临个选择:60%概率赚10万,40%概率亏5万。数学期望是正的,可谁愿意盯着那40%的亏钱可能啊?每天卖的东西有赚有亏,但得撑得住!真别觉得这是老黄历,这教训能扎心好几年。
刚想说“2023年”,结果手滑打成了“2023”,其实是“2024”更准确…
现在市场环境确实不一样了,量化交易满天飞,传统技术分析都不好使了。但这套基于概率和期望值的交易逻辑,好像还挺抗打,您要用就看能不能拿捏心理这一关。
再看具体操作,最绝的是“连板后开板”这一招!
贡献了40%多的盈利,像在拍卖会等最后出价——别人疯狂抬价时,你掐着点捡漏!这种策略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别人最恐慌时你买,最贪婪时你卖,跟反着人性干似的。
还有“主升浪首阴”策略,更反人性!
当股票涨完第一次回调,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快跑”,可老手偷偷想:“这才哪到哪?”就跟超市打折似的,第一次降价不抢,等更大折扣?真是黄花菜都凉了!不过绕回来再这心理策略居然能玩这么久,也挺出乎意料。
但有个扎心真相——被疯狂吹的连板模式,这数据里居然亏了!
说着说着就到这了,你敢信吗?11笔交易亏了约9%,具体数记不清了,说明市场共识一多,策略就失效!这就像秘密餐厅,知道的人多了,菜就不好吃了。
现在看这数据越久,越明白——炒股不是猜涨跌,是算输赢账!
翻来覆去研究,这榜神的成功本质上是数学游戏的胜利。58%胜率+合理盈亏比,搭了个能持续赚钱的系统。真别不信,这事搁现在依然适用。
但有个更扎心的问题——这数学逻辑还能玩多久?
AI都来炒股了,市场情绪被算法操控,人性弱点赚钱的法子,还能支棱多久?话题绕回来,这里其实没搞懂,要是市场被完全锁定,那这些经验还能用吗?
不过我觉得这法子还能用很久!
贪婪恐惧永远在,只是换壳子——关键是,咱们能不能管住手,别被情绪带跑?听我的,真别觉得这是老黄历,这记录搁今天看依然揪心!
#图文打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