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物浦意外地输给了曼联,这一下,英超的舆论风向标立刻摆向了北伦敦。一夜之间,阿森纳似乎就被推上了“新科热门”的宝座。毕竟,他们已经在联赛中取得了一波不错的连续不败,并且在积分榜上悄然拉开了一点领先优势。
当记者们在对阵马德里竞技的欧冠赛前发布会上把这个新标签抛给他时,米克尔·阿尔特塔几乎是本能地拒绝了。他没有顺着话题往下聊,而是把焦点拉回到了自己球队的内部。“我唯一拥抱的,是当我看到这支球队时,我能感受到的能量、温度、投入度和他们能拿出的实力。”
他这话说的很实在,阿尔特塔承认,这种感觉给了他“我们可以走到最后”的信念。但他马上加了一句,那只是一种感觉,第二天你必须在场上证明它。他的原话是“你不能忙着去想那些话题”。这句“不能忙着”(Can't be busy)用得很有意思,听起来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在提醒手下,别被外界的噪音分心,低头干好自己的活。
这事儿,我有点个人看法。阿尔特塔的这种谨慎,我一点也不意外。作为跑了十几年体育新闻的记者,我还能想起前几个赛季,阿森纳好几次离冠军那么近,最后却功亏一篑的场景。那种期望被现实击碎的感觉,对球队和球迷都是一种漫长的折磨。所以阿尔特塔现在这番话,听上去与其说是对外公关,不如说更像是在给更衣室降温,提醒所有人,赛季还没到三分之一,任何飘飘然的情绪都是危险的。说白了,他怕了,他怕球队重蹈覆覆辙。
他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外界的赞誉声之下,阿森纳内部的麻烦其实不少。
首当其冲的就是维克托·日夫科雷斯。夏天为了签下他,阿森纳可是花了大价钱,据报道转会费高达7350万欧元,还击败了包括曼联在内的竞争者。顶着这么高的身价,他的开局却相当挣扎。八场联赛只进了三个球,其中两个还是在主场五球大胜孱弱的利兹联时打进的。算上最近的国家队比赛,他已经连续九场比赛没有进球了。对于一个被寄予厚望的终结者来说,这个数据太扎眼了。
阿尔特塔在赛后提到日夫科雷斯时,言语中透着一种无奈和支持。“今天他又差一点就进球了,有两三次机会。我们当时所有人都在心里求他把球打进。”他称赞了球员为球队付出的努力,并表示“进球会来的”。更有趣的是阿尔特塔对他性格的描述,说他面对压力时面无表情,只是看着你,一动不动,就好像在说“没事”。这种“单一目标的思维模式”,阿尔特塔说他很欣赏,但这在外界看来,到底是专注还是迟钝,恐怕只有球员自己心里清楚。这种高价前锋开局不顺的剧本,在英超历史上每年都在上演,有些最终适应了,有些则成了俱乐部财务报表上一笔尴尬的记录。
另一个大麻烦是伤病。赛季才刚开始两个月,阿森纳的伤病名单就已经拉得挺长了。队长马丁·厄德高、关键前锋凯·哈弗茨和加布里埃尔·热苏斯,还有野典·马杜埃凯,这些都是一队的重要成员。伤病潮偏偏又撞上了魔鬼赛程。打完马竞,他们马上就要在联赛和杯赛中接连面对水晶宫和布莱顿这样的硬骨头。唯一的好消息可能就是夏天引进的皮耶罗·因卡皮耶总算可以出场了,但这对于填补整个阵容的窟窿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所以,把这些内部问题和阿尔特塔的言论结合起来看,他的冷静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外界媒体热衷于制造“王权更迭”的叙事,因为这有话题性。但对于身处其中的教练而言,他看到的不是积分榜上那三四分的优势,而是日夫科雷斯在门前一次次的叹息,是理疗室里长长的伤病名单,以及未来一个月那份密不透风的赛程表。
他拒绝“热门”的标签,不是故作谦虚,而是一种基于现实的清醒。他知道,这条路还长得很,现在远没到可以开香槟庆祝的时候。他的工作,就是确保他的球员也跟他一样,只盯着下一场比赛,而不是积分榜榜首那个闪亮却又烫手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