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钟丢两球,国足在东亚杯又被韩国队上了一课。
7月7日龙仁体育场的这场较量,韩国人用两次射正换来两个进球,效率高得让人无话可说。
没有孙兴慜、李刚仁这些旅欧球星,韩国二队照样把国足防线撕得七零八落。
第一个丢球来得太快。
第8分钟,韩国队金纹奐轻松摆脱防守后横传,李东炅在24米外起脚爆射,皮球直挂死角。
这脚世界波角度刁钻到连颜骏凌都来不及反应,但回看防守过程,黄政宇冒失上抢被轻松晃过才是致命伤。
中场门户大开,对手自然笑纳大礼。
第二个失球更让人窝火。
第21分钟,韩国左路起球传中,朱辰杰奋力起跳却冒顶漏人,35岁的老将李玟奎轻松头槌破门。
禁区里站着三个防守球员,愣是没一个能盯住对方前锋。
这种防守质量,难怪场边的代理主帅久尔杰维奇脸色铁青。
赛后技术统计显示,韩国队全场控球率高达62%,传球成功率接近九成。
虽然只是国内联赛球员组成的二队,但韩国人的传切配合明显高出国足一个档次。
反观国足这边,张玉宁领衔的锋线几乎拿不到像样的机会,替补席上的韦世豪直到第60分钟才获得出场机会。
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
有球迷翻出五年前东亚杯的数据对比:"2017年输韩国二队0-2,2022年输1-0,现在又输0-2,这进步速度堪比蜗牛爬。"更扎心的是,韩国媒体《朝鲜体育》赛后调侃:"中国队似乎还在适应没有归化球员的日子。"
不过也有理性声音指出,这支国足平均年龄不到24岁,本就是练兵阵容。知名解说员董路在直播中分析:"年轻人交学费正常,但总犯同样的防守错误就说不过去了。"他特别提到朱辰杰的冒顶问题:"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在关键比赛出现类似失误,年轻不是重复犯错的借口。"
场外花絮比比赛更有看点。有眼尖的网友发现,看台上坐着几位韩国球探,疑似在考察中国球员。而国足替补席后方的广告牌上,"拼搏"两个大字在镜头里格外醒目,这个画面很快被做成表情包疯传。
最新消息显示,足协正在考虑调整教练组配置。虽然久尔杰维奇只是代理主帅,但连续两场战术混乱的表现已经引发质疑。有内部人士透露,足协技术委员会更倾向寻找熟悉东亚足球的外教,前日本队主帅哈利霍季奇成为潜在人选。
这场比赛最让人唏嘘的,是35岁的李玟奎还能在国足禁区翻江倒海。这位效力于全北现代的老将赛后坦言:"没想到能这么轻松破门。"而同样35岁的国足队长吴曦,整场比赛疲于奔命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转播镜头捕捉到一个细节:当韩国队庆祝第二粒进球时,场边的中国替补球员眼神茫然。这种精气神的差距,或许比技战术的落后更值得警惕。知名足球记者马德兴在专栏中写道:"当对手把比赛当成教学赛来踢时,我们连最基本的对抗勇气都在消失。"
龙仁体育场的记分牌最终定格在0-2,这个比分既不出人意料又令人沮丧。赛后新闻发布会上的一个提问很有意思:"如何看待韩国队用二队就轻松取胜?"久尔杰维奇的回答很官方:"我们正在重建。"但重建的路到底有多长?这个问题恐怕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社交媒体上点赞最高的评论来自一位青岛球迷:"每次都说年轻球员需要时间,可五年过去了,该交的学费一分没少交,该涨的球技一点没见涨。"这条评论获得超过2万点赞,道出了多数球迷的心声。有意思的是,这条评论下方最热的回复是:"建议足协开设防守基本功特训班,学费从工资里扣。"
转播数据显示,这场比赛收视率较上一场下降15%。球迷用遥控器投票的方式,或许比任何技术分析都更能说明问题。当终场哨响时,看台上零星响起"退钱"的喊声,这种场景在过去十年已经重复太多次。
国足下场比赛将对阵日本队,对方同样派出二队阵容。但看看日本队在首轮3-0轻取中国香港的表现,这个"二队"的含金量显然更高。有网友翻出老照片:2004年亚洲杯决赛,中国队还能与日本队打得难解难分。十八年过去,两支球队的差距已经大得令人绝望。
这场比赛最魔幻的现实在于,当韩国球迷在讨论"要不要让孙兴慜回来踢决赛"时,中国球迷还在争论"该不该继续用归化球员"。这种认知层面的差距,可能比场上的比分差距更值得深思。赛后更衣室里,据说有球员哭了,但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