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政治游戏,经济崩塌,谁能拯救这场外交灾难?
2025年6月,立陶宛成为全球第一个没有中国外交官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外长兰茨贝吉斯,能说是激起了一场外交风暴。
但这场风暴,却以立陶宛自打嘴巴的方式收场。
立陶宛本以为自己与中国闹掰是为了挺台湾,结果呢?
失去了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也没有得到所谓的美国撑腰这个小国,真是很会自找麻烦。
先来说说背后的故事,2021年,立陶宛这个超敢玩的国家,决定同意台湾在其首都开设代表处,而且直接叫做台湾。
这算什么?
就是明目张胆地触碰中国的底线。
这波操作,站在国际政治的角度,简直是在玩火,后果也是立陶宛无力承受的。
再说到2024年,立陶宛政府干了一件最有面子但最傻的事:要求中国驻立陶宛外交人员全部在一周内滚蛋。
理由是违反了维也纳公约和立陶宛法律。
哈,听听这理由,不合规就踢人,这能随便吗?
还好中国没急着给他们点颜色看,而是以一系列的反制措施,直接让立陶宛的经济跪了。
你知道那时候中国反击得多直接吗?
从暂停进口立陶宛的牛肉、朗姆酒、啤酒、巧克力,到把中欧班列的路线全绕开,立陶宛的经济损失直接让他们摔了个大跟头。
GDP掉了4.2%,工业产值滑了19%,失业率飙升,啥行业好些都要挂。
这个背后,不是外交部长兰茨贝吉斯能单挑得了的,而是整个国家付出的惨痛代价。
但,故事的转折还不止这些。
好笑的是,这个兰茨贝吉斯,还敢继续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边威胁欧盟对中国动手,一边国内的民意早就变天了。
没错,支持他的只有13%!
他不信走着瞧,一手操盘立陶宛的对华政策,最后却因为不听劝,自己在选举里跌得头破血流,丢了党主席的位置,支持率低到1.8%。
这政治白痴,到头来不仅做了外交上的小丑,还把自己的政治前途也给埋了。
可笑的是,尽管立陶宛经济遭遇滑铁卢,美国和欧盟虽然口头上给点支持,但实际援助呢?
压根没有。
哦,当然了,台湾倒是给了点投资:1600多万欧元,听起来还挺多。
可人家中国一撤商,立陶宛木材、乳制品、激光产业,这几个支柱产业倒了多少家,这比台湾的投资可要大得多。
立陶宛的聪明伎俩完败,不仅自己在全球舞台上成了笑柄,也让中国外交大大缩短了与其的距离。
此后,中国宣布将所有驻立陶宛的领事事务转交给拉脱维亚驻中国使馆。
好嘛,断了最后的联系,甚至连朋友都不做了。
事情闹到这种地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不禁想问:立陶宛,后悔了吗?
这个看似敢于挑战中国的国家,竟然低估了中国的经济回击能力,忽视了自己国力的差距,最终让这个小国的外交政策像烟雾一样消散在国际舞台上。
立陶宛不算大国,没啥特别的底气,怎么就敢这样与中国对立?
这事一开始,那个外交部长兰茨贝吉斯好像觉得自己赢得了什么。
可结果呢?
从全世界的指责到最后的孤立,立陶宛这次几乎丧失了与中国打交道的能力,也彻底暴露出其外交政策的短视和错误。
美国又给了多少实质帮助?
对不起,立陶宛,你被骗了。
那么,立陶宛你未来要怎么走?
会再度向美国求救吗?
而兰茨贝吉斯,能不能从这场政治灾难中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