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8吨——这是2025年6月中国对美出口的稀土磁体总量,比5月暴涨660%,相当于装满15架波音747货机。
洛杉矶港的起重机昼夜不停卸货,美国军工和电动车生产线终于等来了“救命粮”。
但白宫只安静了7天,财政部长贝森特就抛出新条件:“中国必须停止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改买美国的! ”
稀土换芯片的伦敦交易
这场交易始于6月伦敦兰开斯特府的20小时马拉松谈判。 中美达成核心条款:中国开放6个月民用稀土出口,美国则解除对华芯片、飞机发动机和乙烷气的部分限制。
英伟达中端AI芯片H20得以放行,而美国军工急需的铽、镝等重稀土仍被中国严格管控,每一批出口都附带“禁止军用”的追踪标签。
石油要价背后的三重算计
特朗普的变卦早有预兆。 6月初伊朗威胁关闭霍尔木兹海峡时,他就暗示“中国可以继续买伊朗石油,但最好多买美国的”。
一个月后,美国财长直接将此事纳入贸易谈判议程,并威胁对采购俄油的国家征收100%“二级制裁”关税。深层意图浮出水面:
打击俄伊经济命脉:俄罗斯军费40%依赖石油出口,伊朗90%外汇来自能源,切断中国订单等于釜底抽薪;
推销美国能源:页岩气巨头因产能过剩股价暴跌,急需中国消化库存;
离间中俄伊联盟:美国智库报告直白指出“让中国在能源伙伴间二选一”。
稀土王牌的反制逻辑
中国手握的筹码远比美国预想的更硬核。 一架F-35战机需417公斤稀土,一艘核潜艇消耗4.2吨。
当4月中国对铽、镝等七类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后,福特汽车产线停摆,洛克希德·马丁导弹部件库存告急。
美国防部紧急注资4亿美元扶持本土企业MP Materials,但其年产能仅1000吨钕铁硼磁体,不到中国产量的1%。
环境代价:稀土博弈的暗面
中国稀土优势背后是沉重的生态账单。 包头矿区每开采1吨稀土产生2000吨放射性废料,修复污染需数十年和百亿美元。
2025年5月中国出台全球最严稀土环保标准,直接推高国际价格20%。 美国试图在澳大利亚重建稀土链,但当地环保法规使成本比中国高出30%。
关税倒计时与拖延战术
距离8月12日中美关税缓冲期截止仅剩19天。 贝森特宣称“美国不急于签协议”,实则借机施压。
但数据揭示美方软肋:关税战已导致美国通胀飙升,星巴克咖啡涨价2美元,亚马逊商品均价上涨30%,西雅图港创下五月零货船到港纪录。 中国商务部冷回应:“采购哪国石油是中国主权”。
离间计失效的真相
当美国试图用“石油换稀土”挑拨中俄伊关系时,三国反应出奇一致:伊朗驻华大使公开表示“中国从未违反合约”,俄罗斯加速建设直通新疆的输油管道。
在埃及沙漠,“丝路电商”正把非洲原油销往中国,日均新增订单突破4万笔。
美国主导的旧秩序,正被新供应链网络撕开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