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的数据如同投下的一枚深水炸弹,炸出了22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数字之巨,令人咋舌。可另一边,5月核心CPI的涨幅却波澜不惊,仅仅0.1%,这就像在沸腾的油锅里滴入了一滴水,没掀起什么波浪。财长贝森特见状,自然是喜上眉梢,公开宣称关税并未导致美国物价飙升,仿佛打赢了一场漂亮的胜仗。他得意地指出,日本等国为了保住美国市场,主动降低了出口商品价格,默默承担了关税成本。这番话,听起来像是夸赞贸易伙伴的深明大义,实则暗藏着几分炫耀的意味。
可事情真如贝森特所说的那么简单吗?华尔街的金融巨鳄们可不这么看。高盛等投行纷纷泼来冷水,质疑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他们认为,关税对物价的影响就像慢火炖汤,需要时间才能显现。现在各国主动降价,或许是赌一把贸易协议最终能达成,关税取消,可如果这只是一场空欢喜呢?长期低价销售,谁又能扛得住?美国本土的零售商也持观望态度,暂时不愿涨价,同样期盼着关税下调。他们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消费者的底线,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吓跑了顾客。
那么,究竟是贝森特的乐观判断更准确,还是华尔街的谨慎分析更靠谱?未来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就像一场高手间的博弈,双方都在暗中较劲,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如果关税长期存在,出口国和零售商的压力将与日俱增,最终很可能导致美国物价上涨。反之,如果关税取消或下调,目前的稳定局面或许还能维持一段时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将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这场关税风波,就像一出悬疑剧,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结局如何。是贝森特继续得意,还是华尔街的预言成真?这场价格的拉锯战,最终将由谁胜出?又或者,这只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