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车头刚刚碾过那条看不见的线,从东莞长安进入深圳地界,整个世界都变了。
真的,就像憋着一口气潜泳了半天,猛地窜出水面,能大口呼吸了。
刚才在莞长路上那股子烦躁,那种车挤着车,一步一挪的绝望感,瞬间就烟消云散。
深圳这边,广深公路直接就是宽阔的六车道,前面的车流像是活了过来,嗖嗖地往前跑。
而我的身后,就是那条被堵得像血栓一样的莞长路,尤其是从大岭山到长安那十来公里,串着一堆商贸城,每天都挤满了拉货的大车和赶着去深圳上班的私家车,死死地卡在双向四车道的路上。
不光是莞长路,还有那条岁数比我还大的107国道东莞段,以及那条名字听着提气,开起来却让人泄气的东部快速路。
这三大堵点,像三根钉子,把东莞钉在了原地。
002
我有时候会想起2015年那会儿,莞长路还挺好走的,那时候东莞正铆着劲承接深圳的产业转移,这条路被叫做黄金通道。
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觉得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货车拉着各种零件和成品,奔跑在希望的路上。
可谁也没想到,东莞的制造业起来得这么快,路,却没有跟着长大。
还是那个老样子,客货车混在一起跑,你挤我我蹭你。
尤其是在靠近深圳的那个高架桥陡坡,大货车爬得费劲,像个哮喘病人,堵在前面,后面就跟了一长串喘不上气的。
003
脑子里老是会冒出深圳那边的画面,就像电影里的快放镜头。
他们那个107国道宝安段的改造,听起来就吓人。
2016年就开始捣鼓,不只是加几条车道那么简单。
他们是把整条路当成一个大手术来做,主干道直接下沉,让过路的车从地下走,不跟城里的车搅合在一起。
地面上呢,变成了宽敞的马路,两边还有地方给行人和自行车。
更绝的是,他们还同步修了地铁,路底下跑汽车,汽车底下跑地铁。
整条路上几乎看不到红绿灯,客车和货车也给你分得明明白白。
那种规划,你看不到十年二十年,根本想不出来。
004
再回过头来看我们东莞的107国道,心里就不是滋味。
这条路,1981年就动工了,那时候还是一条泥路呢。
后来九十年代因为长安要发展,修了修,也就成了现在的四车道。
这么多年过去了,它好像就没什么大变化。
没有辅道,大小车混在一起,大货车还特喜欢占着左边的快车道,慢悠悠地开,后面的喇叭按得再响也没用。
从长安到大岭山就那么十二公里,碰上堵车,一个多小时都挪不到。
这里的红绿灯还特别长,设置得又密,好像生怕你开快了。
005
还有那个东部快速路,当初建的时候说是要连通城区和周边乡镇,让大家跨区方便。
可建好之后,就没然后了。
路两边也没留什么扩建的空间,现在车一多,快速路就成了慢速路,大家干脆给它起了个外号叫东部慢速。
堵个半小时是家常便饭。
再想想深圳,人家的宝鹏通道,也是免费的快速路,通着宝安,龙华,龙岗好几个地方,路上连货车都管得清清楚楚,机荷高速南边不让货车走,北边就可以客货混行。
路口有瓶颈的地方,早就给拓宽了。
006
有时候开车堵在路上,动弹不得,我就会胡思乱想。
是不是我们东莞在规划的时候,就没想过有一天自己能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
那时候,可能就想着先把路修通,先把工厂建起来,先把钱赚到手。
这种想法,在那个年代没错,甚至可以说很了不起。
可时代变了,城市长大了,以前的衣服,现在穿不下了,勒得慌。
东莞的GDP都过万亿了,可这交通,还停留在十几二十年前的水平。
这种落差,不只是堵在路上的车,更是堵在每个东莞人心里的那口气。
007
这口气,每天在深圳和东莞的交界处吞吐着。
一边是未来感十足的立体交通,一边是仍在为客货混行头疼的陈旧路网。
这道坎,不只是路面宽窄的区别,可能更是城市思路上的区别。
我不知道东莞什么时候才能下定决心,也来一场那样的大手术。
毕竟,路不通,人心就会散。
再高的GDP,如果每天都要耗费几个小时在拥堵的路上,那幸福感又从哪里来呢。
信息来源:
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
深圳发布
东莞日报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