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几个,先说个事儿。
上海那边,搞了个大新闻。
米哈游牵头,拉着盛趣、莉莉丝、鹰角这帮游戏圈的“顶流”,在徐汇区整了个“上海市网络游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共商机制”。
听着名头挺长挺绕口,但你把它拆开看,就一个意思:游戏圈的“复仇者联盟”,正式集结了。
这事儿好玩就好玩在,它不是某个部门拍脑袋发个红头文件,而是被抄袭、被扒皮、被各种黑灰产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厂商们,自己站出来,把桌子一拍:“咱不能再这么单打独斗了,得组个局,一块儿干!”
你可能觉得,不就是个会嘛,签个名,发个倡议,能有多大用?
哎,这你就把事儿看浅了。
咱们先把时间线往回倒倒。
这几年国产游戏什么势头?
简直是坐着火箭往上蹿。
以前咱们提国产游戏,总有点底气不足,感觉像是班里那个偏科的美术生,有想法但总分上不去。
现在呢?
《2024年中国游戏出海研究报告》那数字啪地一下甩出来,185.57亿美元的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3.39%。
什么概念?
就是咱们做的游戏,真金白银地从老外兜里把钱赚回来了,而且赚得越来越多。
科隆国际游戏展上,中国厂商的展台都快成景点了,一堆老外围着,眼睛里放光,那场面,提气。
这就像你辛辛苦苦种了一片菜园子,眼看着萝卜白菜长得又肥又大,准备收成了,结果呢?
隔壁老王天天翻墙进来薅,今天偷个萝卜,明天掰个玉米。
更可气的是,他还把你家菜籽偷去,在自己院里种出一堆歪瓜裂枣,然后对外宣称是他家的独家品种。
游戏圈的知识产权问题,就是这么个糟心状况。
从最原始的外挂、私服,到如今更高级的玩法——游戏版本泄密,简直防不胜防。
一个千万级投入、打磨几年的游戏,就因为内鬼或者黑客,上线前核心玩法、美术素材被扒个精光,公之于众。
那种感觉,不亚于你准备了三年的高考,临进考场发现卷子早被泄题了,你说你气不气?
很多时候,厂商不是不想维权,是太难了。
打官司,周期长、成本高、取证难。
你这边刚把一个私服告倒,那边换个马甲又冒出来十个。
简直就是打地鼠,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从哪个洞里钻出来。
这就是所谓的“单点突破”,累死累活,效果甚微。
所以你看,这次上海这个“共商机制”的成立,妙就妙在“共商”和“体系化”这两个词上。
它不再是各家自扫门前雪,而是把行业协会、头部企业、互联网平台(连支付宝都来了,估计是要从支付链路上堵口子),甚至检察院、高校专家全拉进一个群里。
这就像一个武林大会。
以前是各门各派自己练功,现在是少林、武当、峨眉、丐帮的大佬们坐下来,共享情报,交流武学心得。
哪个地方出了个采花大盗(侵权者),大家信息一通报,一起出手。
检察院的陆川副主任就说得很实在,有些案子不适合直接上刑事手段,可以引导企业走民事、行政途径,先把侵权行为按住,再谈赔偿。
这就是组合拳,咏春的日字冲拳,快准狠。
当然,也有人会嘀咕,这种联盟会不会是“雷声大,雨点小”?
毕竟都是竞争对手,真能齐心协力?
这就要看带头大哥是谁了。
米哈游。
这家公司在IP保护上吃的亏,和它赚的钱一样多。
它比谁都清楚,原创IP这棵摇钱树,要是根基被蛀空了,再大的树也得倒。
它有足够的动力和资源去推动这件事。
而且,名单上那几家,哪个不是手握重金和爆款IP的主儿?
他们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
成年人的世界里,谈感情伤钱,但谈钱,往往最能促进感情。
同济大学的单晓光教授有个数据,说知识产权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快到50%了。
游戏作为版权产业里最能打的一个,早就不再是大家印象里那个“电子海洛因”了,它是实打实的经济增长引擎,是文化输出的排头兵。
所以,上海这次成立全国首个网络游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共商机制,绝对不是一次简单的行业握手言和。
它更像是一个信号,一个宣言。
它在告诉所有人:中国游戏产业野蛮生长的上半场结束了,现在,我们要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用规则和体系,去打更高级的仗。
这盘棋很大,从一个点上的维权官司,上升到整个产业生态的协同治理,这中间的路还长着呢。
但不管怎么说,这第一步,算是稳稳地迈出去了。
至于后面是神仙打架,还是联手屠龙,咱们这些玩家,就搬好小板凳,拭目以待吧。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