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 在二手车市场只能买一辆飞度的价钱,如今竟然能开走一辆崭新的大巴车。 最近,甘肃武威的一场司法拍卖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一辆2019年出厂、仅行驶22万公里的36座金旅牌客运大巴,最终被人以6.72万元的价格竞得。
这辆车的牌子是金旅,属于厦门金龙旗下,是一款标准的中型客车。 车身长度和载客数量都符合中型营运客车的标准。 车辆停放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杂木河北路的一处院内,目前仍可正常启动和移动。
该车出厂日期是2019年11月,登记日期为2020年3月。 从登记时间算起到现在,车龄刚满五年,对于客运车辆来说仍属“青年期”。 仪表显示总行驶里程22.8万公里,平均每年行驶约4.5万公里,使用频率并不算高。
这辆车原本属于金昌君恒旅游客运有限公司,因公司涉及债务纠纷,被申请强制执行。 有意思的是,申请执行人正是车辆的生产商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这种情况通常意味着原车主可能在购车时办理了厂家金融贷款,后续未能按时还款。
本次拍卖是该车辆的第三次拍卖。 第一次起拍价为8.4万元,因无人报名流拍。 第二次降至6.72万元,依然无人问津。 直到第三次拍卖,才有一位竞买人出手,以起拍价成功竞得。
相比新车价格,这个成交价低得惊人。 同款金旅36座客车的新车售价在40-60万元之间。 也就是说,这辆二手大巴只相当于原价的15%左右。 即便在二手车市场中,同类车型的挂牌价也多在10万元以上。
低价背后反映的是客运行业的现状。 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和私家车的普及,传统公路客运业务大幅萎缩。 许多中小型客运公司经营困难,大量车辆闲置或转卖,导致二手客车供过于求。
这类大型客车的使用成本也不容忽视。 每年保险费需2-3万元,轮胎更换需2万元以上,日常油耗每百公里约20-25升。 ,营运客车还有强制报废年限,通常为10年左右,这意味着该车剩余使用年限仅剩4-5年。
从竞买人角度分析, likely是行业内人士。 可能是小型旅游公司、通勤服务企业,或者计划运营城乡班线的个体经营者。 他们熟悉车辆维修保养,也有相应的运营资质和客源渠道。
这辆车比较适合的用途包括旅游团接送、企业通勤班车、城乡短途客运等。 36座的载客量正好满足中小型团队的需求,车辆尺寸也比大型客车更便于在乡镇道路行驶。
虽然有人提议将其改装为房车,实际操作面临很大困难。 客运车辆改装需要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且必须符合安全技术标准。 非法改装不仅无法通过年检,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购买法拍车也存在一定风险。 车辆可能存在隐藏故障,竞买人看车时间有限难以全面检测。 ,还需要处理可能的违章记录、拖欠费用等问题,并自行办理所有过户手续。
这辆车的拍卖过程也反映出司法拍卖市场的特点。 虽然起拍价很低,真正有需求的人并不多。 前两次流拍第三次成交的情况,说明只有在价格足够低时才会吸引到合适的买家。
从车辆状况来看,五年车龄22万公里的使用强度并不算大。 正常保养的客车行驶50万公里无大修很常见。 如果车架、发动机等主要部件完好,这个价格很有吸引力。
不过购买此类车辆需要考虑停放场地。 大巴车需要专门的停车位,普通小区根本无法容纳。 日常维护也需要专业的维修厂,普通汽车修理店往往无法胜任。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是运营资质问题。 如果用作出租或班车营运,需要办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营运证等相关证件。 个人购买后如果无法办理这些证件,车辆只能闲置。
最终竞得者以6.72万元的价格买下这辆大巴,相当于每个座位还不到2000元。 这个价格甚至低于许多二手微型面包车。 从后续使用成本来看,维护一辆大巴车的费用远远高于普通车辆。
这次拍卖之引发关注,主要是价格与日常认知形成强烈反差。在普通人看来,六万多元只能买辆二手轿车,而现在却能买下一辆真正的大巴车。 这种对比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话题性。
虽然价格很低,这类特种车辆的市场很小众。 只有有使用需求和相关资质的人,才会考虑购买。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更像是一个猎奇的话题,而非真正的投资机会。
车辆所在地区也是影响价格的因素。 西北地区的二手车价格普遍低于东南沿海地区。如果这辆车放在长三角或珠三角地区,成交价格可能会高出不少。
从拍卖结果来看,这个价格应该真实反映了车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价值。 前两次流拍已经证明了市场接受度,最终有人接手说明这个价格达到了买卖双方的心理平衡点。
这起拍卖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司法拍卖市场的特殊性,也反映出传统客运行业面临的挑战。 低价背后是整个行业的变迁,以及特定资产在流通过程中的价值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