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历史篇章记载了一个真实的故事:1949年8月,本应迎来解放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吴石,竟然意外地接受了任命,被委以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次长的重任;为了获取更为详尽的情报,他毅然踏上台湾之路,继续向中共华东局输送关键的情报信息。
与此同时,原定从香港返回上海的中共党员朱枫,在吴石的交通员不幸壮烈牺牲之际,毫不犹豫地肩负起前往台湾的重任,接手了遗留下来的使命。以吴石为首,联合另外三位同志所组成的“东海小组”,在险象环生的环境中,为大陆传递了大量的极为珍贵的军事情报……
原型九成以上为真人。
吴石、朱枫、陈宝仓
一
先说吴石。
在那风华正茂的二十一岁,吴石步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殿堂,成为第三期的一名学员。他与白崇禧、张治中等杰出人士结下了深厚的同窗情谊。在毕业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他在八百名学子中独占鳌头,荣获第一名。
当九一八事变骤然爆发,吴石正潜心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专责研究日本动态并搜集相关情报。作为一名坚定的“主战派”成员,他既博学又多才,堪称国民党军队中罕见的文武兼备的儒将。在昆仑关一役中,他建树了赫赫战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宣告在东方回荡。尽管战火尚未彻底平息,国内的冲突却又暗潮涌动,对此,吴石心中涌起了强烈的反感和厌恶。在时任国民党立法院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何遂的默默推动下,这位年逾半百的吴石毅然决然地转向了人生的新航向,踏上了成为中共隐蔽战线战士的征程。
解放战争的关键阶段,吴石同志严格遵循中共党组织的明确指令,与中共中央上海统战军运局保持着紧密的联络,全力以赴于军事核心机密的搜集与传递。他不仅积极投身于掩护中共地下党员的活动,而且致力于培养组织骨干,并成功策反了国民党军政界的高层要员。正因他的杰出贡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东、华中地区的解放事业,以及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取得的辉煌胜利,才得以奠定坚实的基石。
1949年8月,吴石随国民党残余势力撤退至台湾,不久便得到蒋介石的赏识,被委以“国防部参谋次长”的重任,从而跃升至国民党军事决策的核心层。
为确保吴石情报线的安全与顺畅,党组织除派驻副官聂曦外,还特别组建了由陈宝仓、朱枫等同志组成的“吴石情报小组”。其中,吴石与陈宝仓负责情报的搜集工作,而聂曦与朱枫则肩负起情报传递的重任。
临行赴台之时,陈宝仓已荣任国民党国防部中将高级参议。为了消除蒋介石的疑虑,他携家眷一同迁往台湾,并利用职务之便秘密搜集重要的军事情报,随后将这些情报转交给了吴石。吴石又指派聂曦将这些情报传递给党组织。聂曦行事敏捷,从未出现过任何失误。
朱枫烈士故居
二
在1949年的金门战役中,我军虽遭挫败,但此时解放台湾的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急切地呼唤情报战线的倾力支持。
此刻,朱枫同志,这位在沪港两地长期从事秘密工作的英勇战士,遵循党组织的命令,抵达台北,化名“陈太太”,继续投身于地下斗争。她平日里在一家杂货店担任临时工,暗地里,她与吴石先生及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同志保持着严密的秘密联络。
蔡孝乾,一位台湾本土的英勇之士,曾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伟大的长征,化名为“老郑”。肩负着中共中央华东局的重托,朱枫巧妙地与“老郑”沟通,成功地将吴石与陈宝仓所搜集的军事机密,通过香港的秘密通道,秘密转送回大陆。
在“吴石情报组”的持续努力下,大量国民党绝密军事情报得以迅速传入大陆,内容涉及《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台湾各战略登陆点地理资料分析》以及《现有海军基地及舰艇部署分布情况》等关键文件。这些情报在后续新中国开展的大规模剿匪行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1950年一月,朱枫的使命即将迎来尾声。正当她忙碌筹备着归国返程之际,一股白色的恐怖阴影,无声无息地笼罩了整个台湾岛。
在吴石的授意之下,聂曦勇敢地肩负起巨大风险,精心策划,安排朱枫乘坐国民党军方的飞机前往浙江舟山。若一切进展顺利,朱枫抵达舟山后,仅需数小时的渔船行程,便可抵达她位于宁波镇海的故里。
她脚步常留舟山。
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蔡孝乾不幸落入国民党特务的魔爪,竟出尔反尔,投敌叛变,使得“吴石情报组”的秘密身份暴露无遗,台湾地区的地下党组织遭受了致命打击。
1950年二月,聂曦与朱枫不幸落入敌手。不久,三月初,台湾寓所内的吴石亦遭遇了类似的厄运。国民党特务在其居所查获一份手迹密函,通过精确的笔迹对比,确认该函系陈宝仓亲笔,因而迅速对其实施了逮捕。
身处牢狱,吴石忍受着极端的折磨,甚至导致一只眼睛永远沉沦于黑暗。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守着高尚的节操,坚贞不屈。面对行刑的最后一刻,他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句:“即便是在黄泉之下,我亦将怀抱这颗赤子之心,无愧于我的先贤。”
1950年6月10日,国民党特别军事法庭对吴石、陈宝仓、朱枫、聂曦四人下达了死刑的裁决。在这一天,这四位来自“吴石情报组”的英勇成员,在台北马场町刑场上英勇就义。
1973年,自吴石英勇英勇捐躯已过去二十三个春秋,他终究被追尊为革命烈士。到了1994年,吴石的子女带着无尽的哀思,将他的遗骨迎归故土,安放于北京郊区的福田公墓。
在2010年12月,正值缅怀朱枫烈士英勇献身六十周年之际,她的骨灰得以归乡,被迁回祖国大陆,暂时安置于北京八宝山。翌年7月,一架专机将她安详的骨灰安全送达故乡宁波,并在镇海烈士陵园得到妥善安放。
现今,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之上,一座以吴石、朱枫、陈宝仓与聂曦为原型精心塑造的雕像巍然耸立。在雕像的基座前方,刻有醒目的铭文,其中一句尤为显眼,镌刻着——
“名声虽不显赫,但你们的功勋却永载史册。在熊熊烈焰之中,你们的光辉永世长存。”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之中,巍然矗立着以吴石、朱枫、陈宝仓与聂曦四位先贤为原型精心塑造的雕像。
三
依据统计数据,台湾岛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国民党政府针对共产党员及广大民众进行了大规模审判,至少有7550人被判入狱,死刑的执行人数更是高达1100余人,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无辜者遭遇了秘密执行的惨剧。
在光影交错的银幕后,展现在观众眼前的只是无数英雄传奇的一隅。然而,那些在幕后默默耕耘、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先辈,他们宛如夜空中熠熠生辉却默默无闻的星辰,永远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静静闪烁。
聂曦被押赴刑场
例如,中共基隆市工委书记钟浩东在遭捕后,毅然决然地以绝食抗议的方式,拒绝了国民党当局对其“感化”与“改过自新”的诱劝。在这段艰难的时光里,他仍旧不忘鼓舞身边的同志:“待你们重获自由之时,切莫忘记继续为崇高的理想而不懈奋斗!愿我们的子孙后代,亦能继承此志,为理想献身!直至最后一刻,坚守信念,为党的事业英勇献身!”
台湾地区五大名门望族之一的雾峰林家,诞生了共产党员林正亨。在面临捕押的风雨之中,面对众多社会名流的联名保释,他坚如磐石,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献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高呼“祖国万岁,人民万岁”。
擅长经商的刘光典,往昔生活优渥——“宾朋盈座,贤妻良母在家中相夫教子,膝下儿女环绕,手中掌握着丰厚的家财”。然而,自加入党的行列,他将所积累的美元与黄金悉数奉献给党组织,以助力革命的斗争。他频繁往返于台湾与香港之间,执行着秘密的使命。身份一旦暴露,他便潜藏于台湾的崇山峻岭之中,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他坚韧地战斗了三年之久,直至被捕入狱,最终英勇献身。
张志忠,出身于台湾嘉义一个极度贫困的农家,早年毅然投身延安的抗大学习,并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中担任了重要职务。1946年,他重返台湾,担任中共台工委委员,并兼任武装工作部部长。然而,不幸降临,他在1949年12月31日被当局拘捕。蒋经国曾两次亲自前往监狱,试图说服张志忠投降,但均遭到了他的坚决拒绝。在监禁之中,张志忠高唱《赤旗歌》与《国际歌》,并激励狱友们严守党的机密。
在国民党情报部门担任要职的资深首脑谷正文在其回忆录中记载:“蔡孝乾、陈泽民、洪幼樵均选择了向敌方投降,唯有张志忠同志坚贞不屈,即便面对重重诱惑与劝降,他仍旧誓死捍卫信仰,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未曾向任何人透露过一个字,未曾泄露过任何一项秘密。”1954年3月16日,张志忠同志在马场町英勇就义。1998年,张志忠及其夫人被国家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
这些共产党人,他们如同黎明前的寂静中逆流而上的勇士,又或在曙光初现的那一刻,决然踏上了那条幽暗的逆行之路。
“请安息吧,英勇的烈士,您的忧虑已不再为祖国的未来所牵绊。您倾注的鲜血,如同璀璨的灯塔,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您是民族的荣光,以满腔的爱国情怀,英勇地奉献出了自己。”自1993年以来,每逢金秋,岛内各界人士都会齐聚台北新店溪畔的马场町纪念公园。他们通过鞠躬、默哀、献花和合唱《安息歌》等方式,共同缅怀那个白色恐怖年代,以及那些为追求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而英勇献身的进步先驱们。
在马场町纪念公园里,游客们怀着深沉的怀念之情,缅怀那些在白色恐怖的年代里,为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振兴英勇献身的革命先驱。
《沉默的荣耀》自上映以来,便在岛内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元发表观点称:“历史之真正的正义,并非仅在于谁的名字被铭刻于纪念碑的碑石之上,而在于我们是否愿意重返民族共同体的怀抱,倾听那些沉默者所留下的选择,并将他们的理想与牺牲视为我们今日所应承担的责任。”
我们永远铭记这一英勇的集体。重温那段“红色记忆”,不仅是对那些在台湾英勇捐躯的烈士们的深切追思与慰藉,更是对当代及后世同胞的激励与警醒:对革命烈士的最高敬意,便是继承并完成他们未竟的使命,将他们的崇高愿望化为现实——携手助力台湾早日融入祖国温暖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