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能不能把政策蓝图变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日程表?答案是有可能的——云南这次把“要做什么”一点点拆成了七件实打实的事。
会开在昆明,氛围既正式又带劲,省委书记王宁把“一圈一群两翼一带”的城市格局摆得清清楚楚:昆明都市圈牵引滇中,再由滇中带动全省,滇西滇东北城镇群和沿边城镇带各司其职。想象一下,明年渝昆高铁通车,云南和成渝像拉起一座桥,人员、货物、资金跑起来,生活真的会方便不少。
▶ 城市格局和县域发力
会议讲得很接地气:县城不是城镇化的“弃儿”,而是主战场。目标不是把人往大城市堆,而是把产业、服务和基础设施搬进县里。农业强县、文旅名县、口岸强县各显其能,沿边城镇要当好既是“防线”又是“财富线”。在产城融合上,园区被当成主阵地——昆明和上海共建的沪滇临港科技城、迪庆做“飞地园区”,这些都是能看得见的合作。
▶ 房子、街巷和城市更新
房地产业也被点名:外省人来买房,云南的回暖比全国高出不少。政策要做的是精准供给、有效促销、强力推介。昆明去年推出的28条支持措施见效,德宏那波“卖房快闪”——8天卖出353套,近3个亿,看得人直呼过瘾。但房子不是速食,得“对口”,像衣服合身才能住得舒服。城市更新被定位为拉投资、扩内需的抓手,像曲靖麒麟区的“微改造”,小投入也能带来大面貌,路面整洁了、夜市热闹了,生活气息就上来了。
绿化和防灾是云南的底色:大理三年补植30多万棵树,农村污水处理率从27%升到61.8%,昆明推供排水一体化,学校医院推广减隔震,已有9700多栋,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改善。
▶ 治理要有温度
治理强调智慧化与群众参与:楚雄用数据整合便民平台,弥勒组织党员和巾帼保洁队上街巡河,乡镇的小切口解决了大问题。最关键的一句是:党的全面领导要把“顶层设计”和“街头巷尾的落实”连成线。要培养懂城、会管、肯出汗的干部,常到街巷去绣花式解决事。
七件事像七根筋骨,缺一不可。把这些筋骨扎牢了,城市既能守住生态底色,也能让更多人有饭碗、有房子、有绿地、有安全感。那么,你家县城最需要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把你看到的街巷变化、最盼的城市改善写下来,让政策和民意在街头巷尾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