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奇怪啊,原本说好让大家童心大发、吃个快乐儿童餐,顺便拿张宝可梦卡牌做纪念的小小幸福,咋就忽然演变成一场乌烟瘴气的“卡牌风暴”?你说,这年头,孩子为一块卡片哭,家长苦苦排;转角竟还能撞见一地汉堡薯条,全新未动,孤零零躺在分店门口旁。啧,卡牌的魅力,究竟能滔天到什么地步?还是说,拦不住的黄牛才是背后搅局的那只手?一切看似平凡的联名活动,咋到了麦当劳手里,反而能折腾出个“浪费食物、炒卡牟利、社交抵制”的大型社会实验?
仔细一看,好家伙,把夏天里清早五点还赖床的我活活整下了床——理由?日本全国各地的麦当劳店门口,天不亮已排起长龙。别小瞧这些队伍,混搭风十足:本地大叔、年轻人,还有拖家带口的小朋友,甚至能见到不少外脸盘的外国面孔。咱普通人也许会疑惑,这是什么电竞比赛现场,还是奥运会售票处提前通宵?其实,就是那俩小小的宝可梦限量卡——尤其是新皮卡丘造型,不知怎么的,瞬间把整个群体的收集欲拍到天花板。
你还别说,日本人对于限量、联名这种东西的执念,真不是一星半点。咱以前看樱花限定、富士山联名杯就见识过,这种“抢无赦”的气势,一年四季都能来几波。网民总结得好:就算你压根儿没兴趣,光是看社交媒体热搜也会忍不住好奇,恨不得跟风去排一下。唉,这波快乐儿童餐能带来的“集卡狂热”,属实拿捏住了日本人的精神状态——收集控+大众情怀,直接拉满。
当然,这种“集体性狂欢”后面藏着的,其实是一股冲动消费的潮水。我就问一句,谁能看得出来,那些背着大箱子、一口气拿下二三十份套餐的真是靠自个儿食量,还是瞄准卡牌和利润?实际上,真舍得吃掉咱信了你的邪。现场多到夸张的食物残骸很快被照片取证,无一不指向“黄牛大军”撸卡,炒卖的是卡片,浪费的却是好好一份餐。
说实话,最让人靠不住的,就是企业那点“小聪明”。限购五份、理性消费的提醒,留在公告页挺漂亮,放到现场真能挡得住?看看某些门店的实际情况,四五个老外集中上阵,“走‘团队协作’路线”:结伴排队、循环购入,名为吃饭,实为扫货。第二轮?排好又来。这操作熟得不行,比网上抢新鞋还专业。黄牛可不是你想象里的单兵作战,都懂得分工配合、打时间差。
说来也怪,日本麦当劳官方早有心理准备,却依然遭遇大溃败。宣传写得明明白白,限购机制、理性消费挂嘴边,怎么一落地全像“狗皮膏药”贴不住?有的消费者不但不配合,还顺水推舟——一边吐槽黄牛,一边暗自心动想钻个空子。你道是人性的悖论,还是商家的手段太粗糙?活生生把好端端一个儿童餐活动,做成了“社交心理实验场”。
更尴尬的是,网上二手平台成了“大型黄牛舞台”。不吹不黑,那套餐里配的卡,一套不过区区500日元(折合24元),三步两步翻到2000日元(约97元),别说小孩,就连成年人都长见识了。当然了,看着卖家摞起厚厚一摞卡片“套餐附带”,谁信你是正儿八经的宝可梦玩家,难不成一屋子的人吃薯条能啃成仓鼠?说得夸张点,这帮“炒卡达人”下场,比炒鞋还带劲。资本的嗅觉就这么灵敏嘛,总能精准定位人群心理的G点。
另一方面,你得承认,这场风波不是只有大人参与,小孩子才真心惨。想给娃一个乐子,结果好不容易守着队伍耗掉一早上,结果连卡都碰不上。别看网上有人调侃“卡奴时代”,其实有不少家长站在门口,看着孩子哇哇哭,不免有种百感交集。成年人失落归失落,孩子的那点未泯天真被黄牛一脚踩碎,说实话,这锅商家也跑不了。要说是变了味的童年,还是成人社会拦腰斩断的纯真,谁又能分得清?
到了这一步,事情就不再是简单的市场供需游戏了,日本社交网络彻底炸了锅。#浪费食物#化身热搜第一,照片比惨大会接力上演。汉堡、薯条、饮料,琳琅满目地堆在垃圾桶旁,最滑稽是连包装都没拆。一边是卡牌高价转卖,一边是实打实的浪费,被疯狂拍下来传遍平台,网友们气到牙根痒痒。别说大人,连善良的小朋友都看不过眼:“吃不完你咋不带回家?!”有人翻译社交平台热门评论,痛批“卡牌魔怔人毁掉了本该属于童年的温柔”。
那么,麦当劳啥反应?最初有点慢吞吞的,但等不及痛骂声发酵,第一个紧急公告火速出炉——原定三天活动,当天夜里多家门店已售罄,被迫提前终结。听到这儿,别说是准备凑热闹的小朋友,就连老博主都觉得有点无语。这波临床表演式道歉,难度堪比体育竞技。公司声明什么“我们一直重视儿童及家庭用餐体验”,可惜啊,官方的“念咒补救”似乎并没治本。很多日本网友压根不买账:“要不是你搞这种噱头活动,黄牛哪有机可乘?”
这下可热闹了,#抵制麦当劳#一夜之间成了网络沸点。不少愤怒的人直接喊出:“去MOS汉堡吧!”有的干脆发长帖分析,历数麦当劳近年来的各种骚操作,用脚投票,开始真的换店。还有玩梗的挖苦:“开玩笑,要不是社长是香港人,这么不接地气的操作,谁能搞得出来?”虽然这种说法怎么看都拧巴,把企业高层国籍扯进来,不无网络暴戾色彩,但从侧面也说明——顾客没拿企业当外人,出事必先找领导“背锅”,人情世故也是一面镜子。
但回头想一想,这场喧闹里,其实没有赢家。孩子拿不到卡哭成泪人,家长空欢喜一场,员工为了善后粪土满身。商家名声、用户体验双输,卡片炒高价,浪费扎眼,其实大家都是输家。最无辜的是那些默默扫地的店员,本来就是高强度的服务岗位,硬生生被卷进舆论漩涡,谁能体谅一二?
讽刺的是,风波过后二手平台的卡牌生意依旧火热;街头汉堡薯条的残影虽被清空,社交媒体的愤怒未退,至今“去MOS汉堡”依然高挂榜单。你说,这算哪门子集体无意识?或者,又是一次社会病症的“放大镜”?麒麟臂的黄牛、软趴趴的管控、盲目抢购的群众,这三位一体,合力凑出连企业公关也救不回来的“食物灾难秀”。
真要追根溯源,限量联名的“饥饿营销”套路不是什么新鲜玩意。问题卡在,事情一出格,舆论的火苗烧得比实际事件还凶。你还记得去年日系甜品拼抢、国产球鞋哄抬吗?同款剧本,只不过这回连“麦当劳”这国际大牌也栽进去了。下次说“本次回应顾客实际需求”,希望别再变成“制造麻烦的温床”,毕竟,孩子本来就不该为大人的失控承担后果。
说一句题外话,现在善后措施出来了,企业重申会严打黄牛、严格限购。呃,这“亡羊补牢”,算迟到还是勉强过关?如果只盯着眼前一时平息,忽略更深层的社会协调与理性机制构建,下一个联名活动,难不保不又闹出新动静。终归一句,商家想做好市场,除了会制造话题,还得真心懂得尊重每个用户,尤其是那些本该最被保护的孩子和家庭。
想问大家一句,如果你碰到这种排队乱象,会怎么选择?是自觉遵守规则,还是心动跟风、也去碰碰运气?咱一块来聊聊,留言说说看呗!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