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冲突已经告一段落,停战也到位了,但大家心里那股疑虑的声音还是没完全散去。到现在为止,还有人猜测,是不是以色列提前掌握了相关情报,才让伊朗官员们没有地方跑,陷入了困境。
真是铁证如山,确实藏着“内鬼”不假。前段时间,伊朗在清查摩萨德的行动中,逮出了一个潜藏得特别深的女间谍。一查之下,惊掉了下巴,发现原来她还是哈梅内伊的心腹人物。
更戳心的是,她明明不是个啥高层领导,可竟然能在伊朗高层的核心圈子里潜伏了好几年,还靠着跟120多位官员搞不正当关系,偷偷搞到不少内部机密,真是把伊朗的国家安全搞得一塌糊涂。
那她到底是靠啥办法混进德黑兰的高层,偷偷搞到哪些关键情报的?她的下场又怎样?接下来,这事儿给伊朗带来了哪些变化呀?
潜伏伊朗高层的女内鬼
伊朗核科学家遇害,哈马斯的头面人物被剿灭,革命卫队的高层指挥官也遭遇空袭,这些精准打击的背后,全靠一个女人偷偷为以色列提供情报,不得不说,这事儿真是短时间内搞出大动静。
她曾在伊朗最高领袖官网专门写稿,被认为比好多伊朗人还更“革命”嘎玛的法国记者,不过她也是哈梅内伊的心腹,被看作是以色列最厉害的间谍之一。
她装作一副“虔诚”的模样嫁入了什叶派圈子,接触了至少120位伊朗高官,德黑兰一直以为她是最受信任的“自己人”,没想到她却系统性地泄露了伊朗的秘密。
当伊朗最高领袖向她诉说末日预言的时候,竟然根本没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以色列最顶尖的间谍在竭尽全力地倾诉。她就是已经在伊朗高层潜伏多年、一点也没有被发现的凯瑟琳·佩雷斯·沙克达姆,比川岛芳子厉害多了。
为了帮主人达成那宏伟的目标,她费劲心思地铺就了一条长达数年的隐蔽路径。表面上,她戴着法国记者的光环,可实则比不少伊朗人还更“虔诚”,更“革命”。
作为犹太裔,她起初嫁给一名也门人,顺理成章地改信了逊尼派伊斯兰教;离婚之后,她又变成了什叶派的信徒,这样一来,她就能彻底融入伊朗那浓厚的宗教氛围中了。
她的投名状就是在各大平台上发表的几百篇精彩文章,里面满满都是对以色列和犹太复国主义的激烈抨击,这份“忠诚”甚至帮她获得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官网特约撰稿人的职位。
结果,这位看似最不可能成功渗透的人,竟然变成了德黑兰媒体圈和权力核心的宠儿,她不仅靠个人魅力吸引了不少于120位伊朗高官,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把官邸的大门大开。
她甚至混入了由高官夫人们组成的“太太圈”,在睡前低语和下午闲聊中轻轻松松地窃取了这个国家最机密的核心信息,所以她每一次行动都能恰到好处地踩在伊朗权力中心的节拍上。
当沙克达姆在德黑兰的社交圈里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的时候,以色列的打击目标名单逐渐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精准,伊朗的国家机器也在悄无声息中慢慢地出现了血流不止的状况。
120名高官沦为情报“搬运工”
沙克达姆逐步像画画一样,把伊朗的“军事全景图”摆在了阳光底下,详细列出了核设施的确切位置、防空导弹阵地的布置情况、核科学家的全名单和家庭住址,还有高级军官的日常通勤线路……
那些本应藏在保险柜里的秘密信息,竟然源源不断地传到了特拉维夫,接着,以色列拿到了这些致命的消息,结果让伊朗的伤口接二连三地撕裂开来。
2020年,伊朗被称为“核弹之父”的法赫里扎德,在嚴密的安保保护下,遭到遥控机枪在街头一顿扫射,结果就此丧命。而到了2024年,哈马斯的领导人哈尼亚,则是在德黑兰一个安全屋里,被一枚“突如其来”的炸弹精准击中,彻底除掉。
到2025年,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以及其他二十多位将领在一次空袭中集体遇难,算是“斩首行动”。每次德黑兰街头的爆炸,无论是“巧合”还是“意外”,都可能背后隐藏着一个统一的名字——沙克达姆。
她收集的情报,不再是简单的纸上文字,而是变成一次次让伊朗颜面尽失、筋骨疼痛的外科手术式打击。说到底,雪崩一旦发作,每一片雪花都难免要扛责任。
沙克达姆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固然离不开摩萨德的巧妙布局,但真正的深层原因在于伊朗那套免疫系统出了个致命的小毛病,最根本的病根儿还是内部的腐败问题。
一个能接触到120名高层官员的外国女记者,这个数字本身就让人觉得挺吓人,背后到底还隐藏着多少人被美色迷了心窍,又有多少人是主动递出了投名状,心甘情愿地投靠了?
可能会变成伊朗国家安全机构一段长长的惊悚电影,而这个堡垒的倒塌早就有了预兆,2022年伊朗前总统内贾德曾经拼命大喊着警告,说国家的高层早已经被间谍渗透得像筛子一样。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人挖出了沙克达姆那错综复杂的背景,但尽管警报声一再响起,却仍然唤不醒那些假装沉睡的人。沙克达姆不过是动了动手腕,删掉一些文章、暂时隐退一下,用点公关手段,轻轻松松就躲过了审查的锋芒。
在内贾德下台的三年时间里,这颗隐藏很久的定时炸弹基本上被大家忽略了,一直安静地潜伏在伊朗的核心区域。一个背景不太明朗的外国人,竟然可以自由出入军事基地,甚至还跟最高领袖私下聊过天,真是让人觉得有点不靠谱。
这事儿本身就是对国家安全审查系统最大的笑话,等到2025年7月14日一到,官方最后确认沙克达姆确实是个间谍,结果一下子引发了一场大风暴,把整个伊朗都搅得沸沸扬扬。
真正的恐慌才刚刚开始
实际上,沙克达姆可不是个例子,自从今年6月伊以冲突爆发之后,伊朗就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打击间谍的行动,截止到7月初,已经抓捕了超过700名涉嫌为摩萨德服务的间谍,至少有9个人被迅速判处了极刑。
里面还包括三名曾把暗杀装置伪装成酒精饮料偷偷带入边境的库尔德人,这件事情接着接二连三地让伊朗全体上下都紧张起来,政府也呼吁大家提高警觉,互相监督,积极举报可疑情况,像是在打一场全民拉警报的战斗似的。
一时之间,邻里互相打量,朋友开始怀疑朋友,“白天拉着窗帘”、“夜里戴墨镜”、“频繁收发快递”等平常的举动,都变成了可能引来秘密警察上门的“通敌”嫌疑。
规规矩矩的隔离措施也跟着搞起来啦,官员们别想用任何国外的手机软件来传递敏感消息,互联网这边也临时加强了管控,就像整个伊朗被罩上一层看不到的罩子似的,空气中满是紧张和不信任的气氛。
这种深到骨子里的不信任,比任何空中打击都更让人心头发冷,沙克达姆的身份揭露出来了,可她本人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没了影踪,伊朗的国际通缉令变成了毫无用处的一纸空白宣言。
有人猜测她可能做了整容手术换了个模样,也有人说她可能已经改头换面躲藏在某个第三国家里了。虽说她走了,但她代表的威胁可远没有因此解除。
摩萨德的头头毫不藏着掖着地说,在伊朗这边还有几百个像沙克达姆一样的特工在奔波忙碌,这个数字一摆出来,德黑兰那边的清剿行动就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不过,沙克达姆案一曝光,对于以色列来说,也许只是丢失了一个“弃子”那么简单,像是一座巨大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罢了。更让人担心的是,沙克达姆走了,但还是有人顶上去了,她的位置依旧有人接替着。
有专家说,以色列如今已经不满足于把伊朗当成战场了,反倒把它当成了随意玩的“游乐场”。他们甚至会直接打电话给伊朗的高级将领,用对方家人的情况进行毫不避讳的威胁。
这种侮辱,无疑是在彻底击溃伊朗高层的心理防线,沙克达姆的传奇或许就此画上句点,但德黑兰头顶的乌云,以及这场在人的软弱面上跳舞的无声较量,远没有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