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罕见地公布了东风-5号洲际导弹的机密数据。许多网友对此产生了疑问:既然我们已经拥有更先进的东风-41机动式洲际导弹,为什么还要继续发展和生产东风-5号这种较为陈旧的井射式洲际导弹呢?
01. 第一:东风-5号是实际的战略“定海神针”
尽管东风-41被称为地表最强的“机动式洲际导弹”,但它的打击威力仍然不及东风-5号。因此,只有东风-5号能够真正发挥出决定性的战略威慑作用。
例如,东风-41虽然能够搭载最多10枚分导式弹头,但由于其起飞重量较轻,约为60吨,且最大有效载荷只有1.6吨,导致这些分导式弹头相对较小,爆炸威力也相对有限,约为20-30万吨TNT。当命中误差较大时,打击效果更会受到影响。
与此不同,东风-5号的起飞重量为183吨,几乎是东风-41的三倍,因此拥有更大的有效载荷,最大投掷重量可达到3吨。由于这一特点,东风-5号的单枚核弹头爆炸威力可达到300-400万吨TNT。这种威力足以摧毁许多小型国家,即便是美国这样的大国,也很难承受如此强大的打击。美国的大部分地区为平原,缺乏山脉等天然屏障来减缓核爆冲击波和辐射,而且其城市也高度集中,无法有效抵抗核攻击。
此外,东风-5号的威力可能还不止于此。东风-5B是东风-5号的升级版,体型更大,携带单枚核弹头时,其爆炸威力必然超过400万吨TNT。即使是采用分导式弹头,东风-5B最多可携带6枚单枚爆炸当量为50万吨的重型核弹头,其总爆炸威力显著超过东风-41。
正如“威力即正义”所言,正因为东风-5系列洲际导弹具有如此巨大的爆炸威力和毁伤能力,能够做到“一弹毁一城”、“一弹摧一国”,东风-5号才是真正的战略“定海神针”。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一枚东风-5洲际导弹待在导弹发射井内,敌人就不敢轻易对我国产生不轨之心。
02. 第二:东风-5号更具经济适用性,适合大规模生产部署
尽管东风-5号体型比东风-41要大得多,但其生产和使用成本要远低于东风-41。因此,我们可以大规模生产和部署东风-5号洲际导弹,借此形成规模效应。毕竟,任何武器的数量同样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洲际导弹这一类“国防重器”来说。
东风-5号比东风-41便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东风-5号使用的是成熟的液体燃料,而东风-41则采用了昂贵的固体燃料,后者在燃料费用上的成本更高。
其次,东风-5号尽管体积更大,但采用的是传统的高强度钢材,而东风-41则为了减轻重量,使用了特种复合材料,显然这种材料的成本更高。
最后,发射平台的费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尽管东风-5号需要建设大量的地下导弹发射井和指挥所等设施,但这些设施一旦建成后便可长期使用,维护成本较低。而东风-41的机动发射需要专用的导弹发射车,这些发射车不仅研发和生产成本高,而且使用寿命较短,因为它们需要长时间承受运输重型导弹的巨大压力。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东风-41的生产和使用成本远高于东风-5号,因此东风-41至今还未大规模装备部队。东风-5号结构较为简单,仅需“大钢壳”、燃料罐、发动机和核弹头,因此生产成本低廉,非常适合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和部署。
03. 第三:东风-5号与东风-41形成双重保险
除了其强大的威力和经济适用性外,东风-5号和东风-41的同步发展,还能为我国提供“双重保险”,即“井射洲际导弹”与“机动式洲际导弹”相结合。这样一来,我国陆基核打击力量的威慑力将大大增强。
“双重保险”意味着敌人的太空卫星需要同时关注我国的导弹发射井和导弹发射车,这将迫使敌人投入更多的资源来部署卫星。如此一来,敌人的太空资源将受到极大消耗,且战略注意力将被分散,陷入“顾此失彼”的困境。
更为重要的是,东风-41的机动发射和东风-5号的井射发射可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形成有效的战略打击。这将大幅提升我国陆基洲际导弹的突防能力。例如,在发动核反击时,我们可以先发射大量东风-5号或东风-5B来吸引敌人的反导火力,接着再发射东风-41,令敌人措手不及,无法防守。
因此,我们不仅不会放弃东风-5号这种井射式洲际导弹,反而还会继续加大发展力度。例如,东风-5B已经问世,未来我们可能还会有更先进的东风-5C甚至东风-5D。到那时,我们的东风-5系列导弹可能会具备超越俄罗斯“萨尔马特”导弹的能力,能够“一小时打遍全球任何地区”,并具备超过1000万吨TNT的爆炸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