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产品展示

小伙武功山卖“天价”柠檬水,4元变15元,半小时售罄,网友:绝了!
发布日期:2025-08-18 16:03 点击次数:149

一杯寻常的柠檬水,山下卖4元,背到山顶卖15元,这生意到底算不算黑心?8月4日,湖南武功山上,一个年轻小伙的行为,就给大家上演了一场关于价值和价格最直观的公开课。

这件事在网上传开后,马上就分成了两派。一派人觉得这简直是想钱想疯了,一杯饮料翻了将近四倍价,这不是趁人爬山累得半死的时候趁火打劫吗?

可另一派人,尤其是那些真正爬过山的人,却觉得这钱就该人家挣。这多出来的11块钱,买的根本不是那杯水,而是关键时刻的那一口冰爽。

“抢钱”还是“续命水”?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先看看这15块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武功山并非寻常公园,它以壮丽的高山草甸闻名,但登顶之路也意味着数小时的持续攀爬和数千级台阶的考验。

尤其是在酷暑八月,烈日当头,体力消耗巨大。对于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的登山者来说,山顶上能有一杯冰镇饮料,那感觉不亚于沙漠中的绿洲,堪称“续命水”。

在这样的场景下,一杯饮料的价值早已超出了它本身的成本。山下便利店里4块钱的柠檬水,价值在于解渴。而武功山顶15块钱的冰镇柠檬水,其价值在于在极端疲劳状态下提供的即时慰藉和恢复,这是一种稀缺的服务。

那些坐在空调房里敲着键盘,指责小伙定价太高的人,可能无法体会到那种攀登到体力极限时,对一杯冰饮的渴望。而那些真正掏钱购买的游客,用行动证明了这15元在当时当地,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负重40斤的“体能训练”

这个卖水的小伙子,并不是单纯的投机商人。他本人就是个来自湖南长沙的越野跑和登山爱好者,对武功山的路况再熟悉不过。他深知山顶物资的稀缺和游客的需求。

这次行动,他是有备而来。提前一天,他购买了40杯柠檬水,为了保证“冰镇”这个核心卖点,他特地准备了一个大号保温箱,并装满了冰块。为了让大家一眼看到,他还定制了“冰镇柠檬水,15元/杯”的醒目横幅。

第二天一早,他背着这个将近40斤重的“包袱”开始登山。即便他体能过人,但负重攀爬的难度远非平日轻装上阵可比。原本三个小时的路程,他足足走了四个多小时。每一步都异常沉重,汗水很快就湿透了衣衫,肩膀也被背带勒出了红印。

他把这次行动看作是一次特殊的负重体能训练和人生体验。当有人在网上轻飘飘地说“不就是背上去吗,我也行”时,他们忽略了这背后实打实的艰辛付出。

半小时售罄的市场答案

刚开始登山时,路上的游客看到他箱子上的标价,不少人确实在小声嘀咕,觉得价格不合理。对此,小伙子什么也没解释,只是埋头继续向上爬。

然而,越接近山顶,情况就变得不一样了。随着海拔升高,阳光愈发毒辣,游客们的体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当他们气喘吁吁地在休息点看到小伙箱子里冒着冷气的柠檬水时,眼神都变了。

价格不再是首要考虑因素,解渴和降温成了最迫切的需求。于是,陆续有人上前扫码付款。一杯、两杯、十杯……小伙背上的重量在减轻,而他也在游客满足的表情中获得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最终,在接近金顶的区域,他的“生意”迎来了高潮。不到半个小时,40杯柠檬水就被抢购一空。市场用最直接的方式,给出了它的答案: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这个价格是成立的。

结语:值不值,谁说了算?

事后,小伙在社交平台回应争议时说,他此行并非为了盈利。他算了一笔账,除去饮料成本、油费和物料开销,这一趟几乎没挣到什么钱,更多是图个新鲜和体验,顺便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这场发生在武功山顶的“柠檬水实验”,实际上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价值和价格的动态关系。一个商品的价值,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由时间、地点、需求和稀缺性共同决定。

那多出来的11元,不是柠檬水的溢价,而是对小伙四个多小时负重登山这项艰辛劳动的付费。这钱,是为“在最需要的时候,把最需要的东西送到你面前”这项服务买单。

所以,一杯柠檬水到底值不值15元?这个问题的最终解释权,既不掌握在山下的旁观者手里,也不在于网上的评论家,而在于那些在山顶上汗流浃背,最终选择扫码付款的登山者们。他们的选择,就是最真实的答案。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
意昂体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