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和文字均不涉及真实
“你可知犯了什么错?”王团长坐在办公桌后,手指轻敲着桌面。
李建国站得笔直,心里却有些慌乱。
“报告团长,我......”
“别急着回答。”王团长摆摆手,“你先想想,这十年来,你到底犯了什么错。”
01
军绿色的帆布包被李建国重重地扔在床铺上。
包很轻,十年的军营生活,他也没攒下什么像样的东西。
几件换洗衣服,一本已经翻烂的《士兵突击》,还有一叠家书。
李建国坐在床沿上,看着窗外的训练场。
新兵们正在列队训练,嘹亮的口号声传来,就像十年前的自己一样。
那时候他也是这样意气风发,以为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努力,一定能在部队闯出个名堂来。
可现在呢?
三十五岁了,还是个普通士兵。
当年一起入伍的战友,有的已经是营长,有的转业到了地方当了公务员。
只有他,像被时间遗忘了一样,十年如一日地站着同样的岗。
“建国,收拾好了吗?”张小军推门进来。
李建国抬头看着这个昔日的战友,现在的张连长。
“差不多了。”
“团长让我转告你,明天上午九点,到他办公室一趟。”
张小军的语气有些不自然。
“有什么事吗?”
“不知道,可能是走个程序吧。”
张小军说完就走了,走得很匆忙。
李建国盯着门口发呆。
他想起了十年前的那个夜晚。
想起了那个改变了他一生的决定。
想起了这些年来,每次看到张小军晋升时复杂的心情。
从来没有后悔过,可也从来没有这样痛苦过。
02
1995年的秋天,李建国背着行囊走进了军营大门。
那天阳光很好,他的心情也很好。
二十五岁才参军,比别的新兵都大,可他一点也不在意。
在村里,他是高中生,算是有文化的人。
在这里,他相信自己也能脱颖而出。
“你就是李建国?”新兵连的班长王海走过来。
“是的,班长好!”
“听说你高中毕业?”
“是的!”
“那就好,正缺个写材料的。”
李建国心里一阵窃喜。
果然,有文化就是不一样。
新兵训练开始了。
李建国什么都学得很快。
队列训练,他动作标准。
体能训练,他成绩优秀。
理论学习,他总是第一名。
班长王海经常夸他:“建国这小子,有前途。”
连长李明更是直接找他谈话。
“建国,好好干,你有提干的潜质。”
“谢谢连长,我一定努力!”
李建国激动得一夜没睡着。
第二天就给家里写了信。
“爸妈,我在部队表现很好,连长说我有希望当军官。”
收到信的时候,李建国的父母高兴坏了。
李父逢人就说:“我儿子要当军官了!”
李母更是连续几天都在笑。
在村里,当兵的不少,可能当军官的,那可是凤毛麟角。
李建国成了全村的骄傲。
新兵连结束后,李建国被分到了装甲连。
连长刘国庆第一天就找他谈话。
“听说你表现不错?”
“报告连长,我会继续努力的!”
“嗯,装甲连需要技术型人才,你要好好学。”
“是!”
李建国确实很争气。
装甲车的维修保养,他学得比谁都快。
射击训练,他的成绩在连队名列前茅。
半年后,他就当上了副班长。
又过了一年,正式担任班长。
那时候的李建国,走路都带风。
战友们都羡慕他,说他肯定能提干。
李建国也这样认为。
在他看来,提干只是时间问题。
那时候他经常给家里写信,信里的语气总是很自信。
“爸妈,我现在是班长了,很快就能当排长。”
“村里的人都夸咱们家有出息。”
“等我提干了,就把你们接到部队来看看。”
李建国的未来,看起来一片光明。
可他不知道,命运已经在前方为他准备了一个巨大的转折。
03
1997年的春天,部队要进行一次重要的演习。
这次演习规模很大,上级领导都会来检查。
李建国和张小军被分配负责装甲车的检查维护工作。
张小军是李建国的战友,同年入伍,关系很不错。
两个人性格迥异,李建国沉稳,张小军活泼。
但正因为这样,他们配合得很默契。
演习前一天晚上,李建国正在检查装备清单。
张小军突然跑了过来。
“建国,我想喝点酒。”
“明天就演习了,你喝什么酒?”
“我心情不好。”
李建国抬头看他,发现张小军眼睛红红的。
“怎么了?”
“家里来电话了,我爸病重,可能......”
张小军说不下去了。
李建国知道张小军家里的情况。
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很穷,就指着张小军这点津贴过日子。
如果张小军的父亲出事,这个家就完了。
“别想太多,先把演习应付过去再说。”
“我心里乱得很,总觉得对不起我爸。”
“那你更应该好好表现,争取早点提干,多挣点钱。”
“我知道,可是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干。”
张小军说完,从床底下拿出一瓶白酒。
“你哪来的酒?”
“上次休假买的,一直没舍得喝。”
张小军拧开瓶盖,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
“你疯了?明天演习呢!”
“我就喝一点,没事的。”
李建国想抢过酒瓶,张小军已经喝了小半瓶。
“你赶紧去睡觉,明天的检查我来做。”
“不行,这是咱们两个的任务。”
“你这样子能检查什么?”
张小军坚持要去,李建国拗不过他。
两个人一起来到装甲车停放的地方。
按照流程,他们需要检查每一台车的各项指标。
李建国负责记录,张小军负责检查。
开始的时候还算正常。
可检查到第三台车的时候,张小军出现了问题。
他把液压油当成了冷却液加了进去。
李建国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
“你干什么呢?”
“我...我看错了。”
张小军的酒劲上来了,说话都有些不清楚。
李建国赶紧停止了检查。
这可不是小事。
如果明天演习时发现这个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轻则影响演习效果,重则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张小军也意识到了严重性,酒瞬间醒了一半。
“建国,怎么办?”
李建国盯着那台装甲车,脑子里飞快地转着。
现在有两个选择。
一是立即报告,让维修班连夜处理。
二是想办法自己解决。
如果选择第一种,张小军喝酒的事情肯定瞒不住。
违规饮酒,在演习前夜出现重大失误,张小军的前途就完了。
如果选择第二种,风险很大,搞不好两个人都要倒霉。
“建国,你说话啊!”
张小军急得快哭了。
李建国看着他,想起了张小军家里的情况。
想起了张小军父亲的病。
想起了张小军这些年的努力。
“你回去睡觉,这事我来处理。”
“怎么处理?”
“你别管了,明天什么都不要说。”
李建国推着张小军回了宿舍。
然后一个人回到装甲车旁边。
他要想办法把液压油放掉,重新加入冷却液。
这个过程很复杂,需要专业的工具和技术。
李建国虽然懂一些,但并不是专业的维修人员。
他干了整整一夜。
天亮的时候,总算是把问题解决了。
可在这个过程中,他不小心把一个重要的密封件弄坏了。
如果检查仔细,肯定能发现问题。
李建国知道,如果被发现,责任肯定要算在他头上。
可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演习开始了。
领导们来检查装备。
当检查到那台装甲车时,果然发现了密封件的问题。
“这是怎么回事?”团长王国强脸色很难看。
“报告团长,是我检查时操作不当造成的。”李建国站出来。
“你?”
“是的,昨天晚上我发现冷却液不够,添加的时候不小心弄坏了密封件。”
团长盯着李建国看了很久。
“为什么不及时报告?”
“我以为能够自己解决,没想到越弄越糟。”
“胡闹!”团长厉声呵斥,“这种事情怎么能自己乱来?”
李建国低着头,不敢说话。
张小军站在旁边,脸色苍白,想说什么又不敢说。
最终,演习还是正常进行了。
那台装甲车被紧急更换了密封件,没有影响大局。
可李建国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04
演习结束后,李建国接受了处分。
虽然不是很严重,但足以影响他的前途。
更重要的是,这件事在他的档案里留下了记录。
有了这个污点,提干基本上就没戏了。
战友们都为他感到可惜。
“建国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犯这种错误呢?”
“太不小心了,这下前途全毁了。”
“可能是太想表现了吧。”
李建国听着这些议论,心里五味杂陈。
他很想告诉大家真相,告诉他们自己是为了保护战友。
可他不能说。
说了,张小军就完了。
张小军找过他几次,想要澄清事实。
“建国,我去跟领导说实话吧。”
“说什么实话?”
“那天晚上是我喝酒了,是我的错。”
“你疯了?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
“可是你为我承担了责任,我心里过意不去。”
“过意不去就好好表现,争取早点提干。”
李建国拍拍张小军的肩膀,“我的事你不用管,我不后悔。”
张小军哭了。
从那以后,张小军更加努力了。
他好像要用自己的成绩来证明李建国的牺牲是值得的。
而李建国,则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他等着时间冲淡这件事的影响。
他等着领导们忘记那个夜晚的失误。
他等着重新获得提干的机会。
可这一等,就是十年。
十年里,李建国看着一批又一批的战友离开部队。
有的提干了,当了军官。
有的转业了,到地方工作。
只有他,像钉子一样钉在这里,一动不动。
张小军的变化最大。
从当初那个爱哭的小伙子,变成了沉稳的军官。
1999年,张小军提干了,当了排长。
2001年,升任副连长。
2003年,正式担任连长。
每次张小军升职,李建国都会真心为他高兴。
可同时,心里也会涌起一阵说不清楚的酸涩。
那本来应该是自己的位置。
如果没有那个夜晚,如果没有那个决定,现在的连长可能就是自己。
可李建国从来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
他依然是那个勤勤恳恳的班长。
他依然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
他依然是战友们信赖的老兵。
只是心里的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给家里的信越来越少了。
父母问起提干的事,他总是说“快了快了”。
可这个“快了”一说就是好几年。
后来父母也不问了,他们可能也知道了什么。
村里的人见到他父母,也不再恭维了。
有时候甚至会有人说闲话。
“建国在部队这么多年,怎么还不提干?”
“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
“可能没有关系吧。”
李建国的父母听到这些话,心里很难受。
可他们从来不跟儿子说。
他们知道,儿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2004年,李建国收到了母亲的来信。
“建国,你爸身体不好,医生说是心脏病,需要做手术。家里没钱,你看能不能......”
李建国看完信,眼泪掉了下来。
这么多年,他存的钱不多。
士兵的津贴本来就不高,他又没有额外收入。
可他还是把所有的积蓄都寄回了家。
那个月,他连饭都吃不饱。
战友们发现了,悄悄给他送吃的。
“建国,你家里是不是有事?”
“没事,就是我爸生病了。”
“需要帮忙吗?”
“不用,我能应付。”
李建国总是这样,有什么困难都自己扛着。
就像当年的那个夜晚一样。
他习惯了承担,习惯了沉默,习惯了独自面对一切。
可有时候,看着别的战友升职加薪,看着他们意气风发的样子,李建国也会想。
如果当初选择举报张小军,现在会是什么样?
自己会不会也已经是军官了?
会不会有足够的钱给父亲治病?
会不会让父母在村里更有面子?
可每次这样想的时候,他都会看看张小军。
看看那个因为自己的保护而前途无忧的战友。
李建国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一个人的痛苦,总比两个人的痛苦要好。
05
2005年的夏天,李建国收到了退伍通知。
十年服役期满,他要离开部队了。
说不难受是假的,可他也有种解脱的感觉。
这十年,他过得太累了。
每天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想起那个改变了一切的夜晚。
每次听到提干的消息,都会想起自己失去的机会。
每次给家里写信,都要编造一些理由来解释自己的现状。
离开了,也许是件好事。
回到家乡,重新开始,也许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战友们得知李建国要退伍,都来送别。
“建国,真舍不得你啊。”
“是啊,咱们连队少了你可不行。”
“回到地方要好好干,别忘了战友们。”
李建国一一回应着,心里暖暖的。
这些年,虽然没有得到晋升,可战友们的友谊还在。
这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张小军也来了。
他穿着连长的军装,胸前的军衔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建国,谢谢你这些年的帮助。”
“帮助什么,咱们是战友。”
“你知道我说的是什么。”
张小军的眼睛有些红。
李建国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干,不要辜负了这身军装。”
“你呢?回去有什么打算?”
“还能有什么打算,回家种地呗。”
李建国说得很轻松,可心里并不轻松。
十年军营生活,让他已经不适应农村的节奏了。
可他又能去哪里呢?
没有文凭,没有技能,没有关系。
除了一身力气,他什么都没有。
这就是一个普通士兵的命运。
晚上,李建国一个人坐在床上整理行李。
十年的物品,装在一个包里还有富余。
他拿出那本《士兵突击》,翻了翻。
许三多的故事,曾经给了他很大的鼓励。
可现实和小说毕竟不一样。
在小说里,好人总会有好报。
在现实中,好人未必有好结果。
李建国合上书,把它放进了包里。
不管怎样,这本书见证了他的军营岁月。
带着它,也算是带着一段回忆。
第二天一早,李建国就要离开了。
可昨天晚上,张小军告诉他一个消息。
“团长要见你,明天上午九点。”
“见我干什么?”
“不知道,可能是走个程序吧。”
李建国有些疑惑。
按理说,他这样的普通士兵退伍,不需要团长亲自送别的。
可既然团长要见,那就去吧。
也许是要交代一些什么事情。
李建国推开团长办公室的门,王团长正坐在办公桌后面,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坐吧。”王团长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李建国有些紧张,他不知道团长找他要说什么。
“你在我们团十年了。”王团长抬起头,看着李建国。
“是的,团长。”
“十年来,表现一直很好,就是......”王团长顿了顿,“就是一直没有提干。”
李建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你可知犯了什么错?”王团长突然问道。
这个问题让李建国愣住了。
他以为团长是要问那次装甲车的事故。
可看团长的表情,似乎不是这么简单。
办公室里很安静,墙上的时钟滴答滴答地响着。
李建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06
“报告团长,您是说那次装甲车检查的事吗?”
李建国小心翼翼地问道。
他的手心开始出汗,紧紧握着军帽。
王团长摇了摇头。
“不是那次。”
团长的眼神很深邃,像是能看穿人心。
“那是......”
李建国的声音有些颤抖。
“你再想想,十年来,你到底犯了什么错?”
王团长的手指在桌面上轻敲着,节奏很慢,很有力。
李建国真的想不出来。
除了那次装甲车的事故,他确实没有犯过什么大错。
平时训练认真,工作负责,和战友们关系也很好。
如果说有什么问题,那就是性格太老实,不会钻营。
可这也不算错误吧?
他偷偷瞄了一眼团长,发现团长正盯着自己。
那种眼神让他很不自在,像是被看透了所有的秘密。
“团长,我真的想不出来。”
李建国的声音更小了。
王团长站起身,走到窗前。
外面是训练场,新兵们正在操练。
“建国,你知道我为什么一直没有提拔你吗?”
团长背对着他,声音有些沉重。
“因为那次装甲车的事故?”
李建国试探性地问道。
“如果只是因为那次事故,以你这些年的表现,早就能抵消那个影响了。”
王团长转过身来,盯着李建国。
阳光从窗户照进来,在团长脸上投下了阴影。
“你犯的错,比那次事故严重得多。”
李建国有些慌了。
他的额头开始冒汗,军装的领口感觉有些勒人。
“团长,您直说吧,我真的不知道。”
“好,那我问你,1997年演习前夜,到底发生了什么?”
团长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起来。
李建国的心咯噔一下。
他想起了那个夜晚,想起了张小军喝醉的样子。
想起了自己在装甲车旁边忙碌到天亮的情景。
“我已经汇报过了,是我操作不当......”
“李建国!”王团长打断了他,声音在办公室里回荡,“都十年了,你还要撒谎吗?”
李建国愣住了。
他感觉血液都凝固了,身体僵硬得像石头。
“你以为我们都是瞎子吗?”王团长的声音提高了,“张小军那天晚上喝酒,我们不知道?装甲车的故障是他造成的,我们不知道?你为了保护他而承担责任,我们不知道?”
每一个字都像锤子一样敲在李建国心上。
李建国感觉大脑一片空白。
07
原来,团长什么都知道。
这么多年,自己就像个小丑一样,以为瞒过了所有人。
“既然您都知道,为什么......”
李建国的声音嘶哑了。
“为什么不处理?为什么不给你平反?”王团长回到座位上,“因为你从来没有相信过你的领导。”
团长的话像一把利剑,直刺李建国的心脏。
“我不明白。”
李建国真的不明白。
“十年了,你有多少次机会向组织说明真相?你为什么不说?”
王团长的眼睛里有愤怒,也有失望。
李建国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他想起了这些年来,每次团长找他谈话的情景。
每次团长问起那次事故,他都坚持说是自己的错。
每次团长暗示他可以说出真相,他都选择了沉默。
“我告诉你为什么。”王团长的语气变得严厉,“因为你根本不相信我们会公正处理这件事。你宁可自己承受委屈,也不愿意相信你的领导。这就是你犯的错。”
李建国终于明白了。
可他还是不服气。
“团长,我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战友。”
他的声音里带着委屈和不甘。
“保护战友?”王团长冷笑一声,“你这样做,其实是对组织的不信任。你认为我们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处理张小军,你认为我们不会考虑实际情况,你认为我们不公正。”
每一句话都像鞭子一样抽在李建国身上。
“我没有这样想......”
“你没有这样想,可你这样做了。”王团长拿起桌上的文件,那是李建国的档案,“如果当年你如实汇报,张小军会受到什么处理你知道吗?”
李建国摇摇头。
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酒醒之后禁闭三天,写检讨书一份,取消当年评优资格。就这些。”
团长的声音很平静,可在李建国听来却像惊雷。
“就这些?”李建国不敢相信。
“就这些。他那天是因为家里的事情心情不好,情有可原。而且他主动承认错误,积极改正,组织会酌情处理的。”
李建国感觉天旋地转。
这些年的坚持,这些年的牺牲,原来都是没有必要的?
自己像个傻子一样承受了十年的委屈,到头来竟然是多此一举?
“团长,那为什么张小军后来能够顺利提干?”
李建国的声音颤抖着。
“因为他确实表现优秀,而且没有撒谎。”王团长看着李建国,眼神里有怜悯,“而你,因为撒谎,因为不信任组织,失去了所有的机会。”
李建国瘫坐在椅子上。
他感觉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十年的坚持瞬间变成了笑话。
“十年了,你有无数次机会向我汇报真实情况。可你没有。每次谈话,你都坚持说是自己的错误。你知道这说明什么吗?”
王团长的声音变得缓慢而沉重。
李建国不敢抬头。
他知道,接下来的话会更加残酷。
“这说明你心里根本就没有组织,没有领导,只有你自己的判断。你认为自己比组织更聪明,更有智慧,更能处理问题。这种傲慢,比任何错误都严重。”
王团长的话像针一样刺在李建国心上。
李建国想反驳,可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因为团长说的是对的。
这些年,他确实是按照自己的判断在行事。
他确实没有相信过组织的公正。
“军队是什么地方?是讲纪律的地方,是讲服从的地方,是讲诚实的地方。你有担当,这很好。可你不诚实,这很糟糕。”
团长走回到李建国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
“团长,我......”
李建国想解释,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你以为善意的谎言就不是谎言了?你以为为了保护战友就可以欺骗组织了?”王团长站起来,“李建国,军队需要有担当的人,但更需要诚实的人。你有前者,缺后者。”
李建国终于明白了自己这十年的蹉跎是为什么。
不是因为那次事故,而是因为那次事故之后的沉默。
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不够诚实。
不是因为运气不好,而是因为选择错误。
他想起了这些年给家里写信时的心情。
想起了父母眼中的期待和失望。
想起了村里人背后的议论。
原来这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现在明白了?”王团长的语气缓和了一些。
李建国点了点头,眼泪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明白就好。”王团长重新坐下,“你马上就要离开部队了,我希望你能记住今天的话。”
“团长,我......”
李建国哽咽了。
“你想说对不起?”王团长摆摆手,“对不起没有用。你要记住的是,诚实比善良更重要,信任比担当更珍贵。”
李建国站起来,向王团长敬了一个军礼。
这是他在部队的最后一个军礼了。
“谢谢团长的教诲。”
“去吧,好好生活。”
王团长的声音很温和,像父亲对儿子的嘱托。
08
李建国走出团长办公室,感觉整个世界都变了。
走廊里很安静,只有他的脚步声在回响。
原来这十年的委屈,都是自己造成的。
原来这十年的坚持,都是毫无意义的。
原来自己一直以为的牺牲精神,在别人眼里是傲慢和不信任。
他想起了这些年来,每次有机会说明真相的时候,自己的选择。
那些沉默,那些坚持,那些所谓的承担。
原来都是错的。
李建国背起行囊,走出了军营大门。
门卫室的老班长向他挥手告别,他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身后是十年的军旅生涯,前面是未知的人生路。
他不知道这个教训会给他的未来带来什么影响。
可他知道,从今天开始,他要学会诚实。
学会相信。
学会在面临选择时,选择信任而不是怀疑。
也许这就是这十年最大的收获。
虽然代价有点大。
汽车缓缓驶离军营,李建国透过车窗最后看了一眼那个地方。
那里有他的青春,有他的梦想,也有他的错误。
十年青春,换来一个教训。
值不值得,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但至少,他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