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对乌克兰动武那会儿开始,俄罗斯就被西方一波又一波制裁按着打,结果把它的芯片和高端零件供应链给掐死了。讲真,这对一支靠现代电子装备撑起来的军队来说,简直就是软肋被一刀切开。
先说点儿能量化的:2022年,俄罗斯用自己处理器装的电脑只有1.5万台,服务器才8000台,别笑,这点儿量根本不够应急。2020年它进口芯片的账单是13.9亿美元,本土产业产值才1900万美元,差距大到离谱。英特尔、AMD、Qualcomm那些大厂一停供,本国设计公司像贝加尔电子、MCST只能干着急——设计出来的芯片没法在国外代工厂投产,卡在那儿。
奇葩的事儿也有。冲突没多久,2022年5月左右,西方媒体曝出前线在从洗碗机、冰箱里拆零件来修设备。官方嘴上不承认,但情报系统给出证据,说明确实是零部件短缺影响到战场维修。乃至有消息说,两家主要坦克厂因为缺零件停产。这画面,你们能想象吧。
俄罗斯也不傻,2022年4月开始赶着投钱搞本土研发,6月还限制氖气出口——氖气是制造芯片时用的一种关键气体,俄罗斯占全球30%的供应。短期他们反制也让全球芯片价格一抬,但对自己也疼得很。
到2023年,俄罗斯开始找“中转”的路子,从香港、土耳其等地绕着进口西方芯片,金额估计上了好几亿美元。结果美国商务部2月又把管制范围扩大,把这些中介国也盯住了。还有,Elbrus处理器原本靠台积电代工,结果上半年产量惨淡,只能走老旧工艺,做些低端货。
冲突拖到下半年,乌克兰情报指出10月俄罗斯导弹的精度下降,疑因芯片问题。俄罗斯在10月公布了蓝图,说要到2027年实现28纳米量产,2030年冲14纳米,总投大概50亿美元,并且从中国买设备、在某地建新厂。听着挺励志,但推得慢得像拉磨。
2024年,制裁又升级。1月美国加码,把俄芯片设计公司列入黑名单;3月俄罗斯限制稀土出口,4月工业部报告说,本土芯片只满足约20%的军需,其它得靠进口。军方还在用伊朗、朝鲜的无人机,电子零件则得靠黑市。下半年跟印度谈合作,也没啥大进展。10月又宣布投25亿美元搞本土设备,110个项目,目标国产化70%,但专家指出,光刻机、蚀刻机那些关键设备,短期内难以突破。
到了2025年,问题还没解决。2月有报告说私人投资短缺38亿美元,目标产量难以完成。上半年西方智库分析俄罗斯空军出动率下降约15%,通信中断增多。政府9月又提新计划,目标2030年自给率70%,包括把设计工具国产化。但中国对俄的出口在8月下滑了16.4%,地缘经济压力摆在那儿。
可以看到的一个硬伤是技术代差——俄罗斯的制程普遍落后大约15年,本土工厂最多能做些老工艺,先进的节点全靠进口。台积电这家代工王者,市场占有率超过50%,能做到3纳米,是很多俄罗斯设计的最后一环。2022年2月28日,台积电宣布遵守美国管控,停止供货给俄罗斯,连已下的订单也停了。俄罗斯官员2022年12月19日还抱怨台积电扣着芯片不发货不退款,台积电没回话。再说了,台积电和美国关系紧密,12月6日还在亚利桑那投了400亿美元建新厂,跟美国靠得更近了。
俄罗斯也出了不少计划和目标:有个说法是到2030年投384亿美元,走向28纳米自主;2022年底先冲90纳米,后来2024年又把目标往65纳米挪,想把军用先顶住,国产化率瞄准70%。说得响亮,落地难度巨大。短期里,俄罗斯能做的就是把军工设计简化,尽量用能买到或自制的低节点芯片应急。
还有个现实是,中国能贡献一部分:兆芯、鲲鹏、飞腾、申威、海光这些芯片能进口到俄罗斯,虽然它们很多还是基于ARM、x86或其它架构,不算完全自主,但能顶一阵子。毕竟中俄之间还有能源和粮食的互相需求,生意继续有空间。
从这事儿能学到的:芯片真不是能一朝一夕靠喊口号解决的。设计、EDA工具、制造、光刻机、材料,每环节都得靠长期积累。国内外的例子都表明,短时间里很难填平差距。就算俄罗斯有核威慑,常规武器和后勤被卡住,军力也受影响。这事儿提醒我们,科技自给、产业链安全,哪儿都要趁早补。
说了半天,听起来像老生常谈,但你要是站在俄罗斯那儿,你会发现:有核不等于啥都能解决。唉——这么多局面,真是让人又心塞又好奇,接下来会怎么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