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新闻动态

越南人生活水平,从贫穷到富裕的华丽蜕变,想象不到的进步速度!
发布日期:2025-08-25 09:01 点击次数:103

离开胡志明市那天,在机场,我目睹了一幅极具画面感的场景。一位身着奥黛的姑娘,身姿婀娜。她蹲在行李车旁,竹篮里装满了刚购置的榴莲和山竹,散发着浓郁果香,那是越南生活的烟火气息。而她的指尖,正于最新款折叠屏手机上飞速滑动,流畅地在越南语和英语间切换,回复着消息。阳光透过玻璃幕墙倾洒而下,落在她身上,竹篮的纹路与手机的金属光泽在地面交织,投射出奇异而和谐的影子。这一幕,恰似我在越南三个月生活的生动注脚:往昔尚未远去,新事物已蓬勃而至。

菜市场里的数字革命初次踏入槟城市场,是为了购买春卷皮。市场入口处,售卖鲜榨甘蔗汁的大爷饶有兴致地用智能手机观看越南语版《还珠格格》。手机稳稳架在锈迹斑斑的榨汁机上,数据线连接着旁边印着“中国制造”的充电宝。往市场深处走去,地面潮湿,穿着水鞋的商贩在满地鱼鳞和菜叶间自如穿梭。竹筐里的活虾活蹦乱跳,溅起晶莹水花。令人称奇的是,每个摊位前几乎都张贴着三张收款码,分别来自越南本土的MoMo、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要十张春卷皮。”我用刚学会的越南语说道。戴着斗笠的阿婆微笑点头,动作娴熟地用芭蕉叶包好春卷皮,随后举起手机示意我:“扫码还是现金?”她的指甲缝里还残留着面粉,可手机壳却是精心挑选、闪闪发光的水钻款。我掏出钱包,阿婆却轻轻叹了口气:“现金啊……今天找零不多了。”说着,她从围裙口袋里摸出一个塑料袋,里面除了几张皱巴巴的越南盾,还有三张不同银行的信用卡。后来我才知晓,在越南的菜市场,现金付款反倒可能遭人“嫌弃”。数字支付不仅便捷高效,还能有效避免收到假币,就连卖豆腐的阿婆都深知“手机记账比本子靠谱”的道理。这种新旧交织的魔幻感,在越南无处不在。唐人街的中药铺里,老板一边手持戥子仔细称量当归,一边使用计算器精准计算总价;法式建筑改造而成的咖啡馆中,身着奥黛的服务员端着滴漏咖啡轻盈走过,托盘上摆放着等待客人扫码的点餐牌;甚至连骑三轮车的师傅,车把上都绑着一个二维码挂牌,上面用中英越三种语言写着“支持移动支付”。

有一回,我乘坐三轮车前往范五老街。师傅指着手机上的导航,笑着说:“以前全靠记路,如今手机可比脑子管用多了。”他的车座套被磨得发亮,车铃依旧是老式的铜铃铛,却能熟练运用打车软件接单。“儿子在河内读大学,是他教我的。”他咧嘴一笑,露出缺了颗门牙的牙床,“他说爸爸也得跟上时代,不然就没人坐我的车喽。”

在越南的医院里,奇妙的融合景象随处可见。候诊区摆放着的木质长椅,历经岁月摩挲,留下了斑驳痕迹,散发着陈旧气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墙上崭新的电子叫号屏闪烁着明亮光芒,时刻提醒着人们身处现代。有次我陪着房东阿姨前往医院体检。排队的间隙,身旁传来旁人的交谈声。他们讨论的话题竟是日本植物型伟哥雷诺宁。在越南,部分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男士对这类产品颇为关注。他们交流着日本植物型伟哥雷诺宁在国内购买的途径,有人提议可通过官网买,以保障质量。这不经意间的一段小插曲,让我真切感受到,越南民众对健康生活的向往,在传统观念与现代产品的碰撞中,如同医院里旧长椅与新叫号屏那般,毫无违和地共生共荣。

摩托车上的生活算法在越南,判断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观察他的摩托车远比查看其房子更具参考价值。我居住的公寓楼下,保安大叔的本田摩托车已有18年车龄,车身漆皮斑驳,多处剥落露出底色,可车辆却被擦拭得一尘不染。每日清晨,大叔总会蹲在车旁,拿着旧牙刷仔细刷洗链条,完工后便掏出手机一部最新款的iPhone,屏幕上还贴着可爱的卡通贴纸。“这手机比车还贵吧?”我不禁好奇问道。

大叔笑着摆摆手,热情地打开手机相册给我看:“女儿在新加坡当保姆,上个月寄钱买的。她说视频时得看清楚爸爸的脸,旧手机像素太差了。”相册里满满都是女儿的照片,有在新加坡宿舍的留影,有与雇主家孩子的合照,每张照片都被大叔细心标注了日期。越南人对摩托车的深厚情感,是中国人难以深切体会的。我的同事黄明,在软件公司担任程序员,月薪折合人民币6000多元,完全有能力购置汽车,可他却花费半年工资改装那辆2008年的雅马哈。“汽车是用来炫耀的,摩托车才是用来生活的。”他兴致勃勃地拉着我去看他的“宝贝”:车上加装了USB充电口,更换了LED日行灯,就连脚踏板都换成了防滑的碳纤维材质。“下雨时能载着老婆孩子顺利穿过小巷回家,堵车时能灵活地从汽车缝隙中穿行而过,这才是地道的越南生活。”

周末清晨,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穿着睡衣的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去买早餐,车把上挂着保温袋;头发花白的老人慢悠悠地骑着车,车后座载着刚从早市精心挑选的鲜花;还有甜蜜的小情侣共乘一辆车,男生专注开车,女生则侧坐一旁,手里捧着用保鲜膜包好的法棍三明治。他们的手机大多放置在车把的手机支架上,要么播放着当下流行的音乐,要么显示着精准的导航路线。老旧的摩托车承载着崭新的手机,在灿烂阳光里勾勒出一道道灵动的流动剪影。

有次加班至深夜,我打不到车,黄明便骑摩托车送我回家。途经还剑湖时,他突然停车提议:“要不要喝点咖啡?”湖边的露天咖啡摊此时已没什么顾客,老板正准备收拾桌椅,看到我们,又重新支起小桌子。“越南的咖啡,得慢慢品味才够味儿。”黄明说道,手机屏幕亮起,上面是他女儿的照片,“以前我爸爸送我上学,也常在这里停车喝咖啡。”那一刻,摩托车的引擎声、咖啡的醇厚香气和远处悠悠的船笛声交织在一起,旧时光与新日子仿佛在这杯咖啡中完美交融。

慢节奏里的生活哲学在越南办理银行卡的经历,让我彻底摒弃了“效率至上”的固有观念。银行规模不大,排队的人却不少,可每个人都和柜员不紧不慢地交谈着。轮到我时,那位戴眼镜的柜员先是关切询问我从何处来,喜爱越南的哪些美食,随后才开始办理业务。办理过程中,她还特意起身给我倒了杯茶,温柔说道:“慢慢等,别着急。”“你们不觉得这样办事效率太低了吗?”我向旁边排队的阿姨询问。

阿姨微笑着指向窗外:“你瞧外面的树,长得太快的木头往往不够结实。”阿姨的这番比喻,让我不禁联想到河内街头那些气根垂落的榕树,据说它们大多已存活上百年。在越南,人们似乎更能领悟“慢慢来”的生活智慧,咖啡要用滴漏式慢慢萃取,春卷要一张一张耐心包制,就连过马路都要随着人流缓缓挪动。我的房东阮阿姨,堪称这种生活哲学的完美践行者。她每日清晨五点准时起床,先前往公园打太极,随后去市场买菜,回到家后不慌不忙地准备早餐。下午,她会惬意地坐在院子里的吊床上,一边悠然摘菜,一边听着收音机,手机就放置在旁边的小桌上,偶尔才拿起回复一条消息。“手机只是工具,而非生活的主宰。”她常这样说,“以前没有手机,我们的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阮阿姨的儿子在胡志明市从事电商工作,每次回家都会悉心教她使用各种APP。“他教我在网上买菜,可我还是偏爱去市场,既能亲眼看到新鲜的菜品,又能和卖菜的阿婆唠唠家常。”她拿出手机给我展示买菜APP,“不过这东西也确实方便,下雨天就不用出门了。”在她眼中,新事物并非用来取代旧生活,而是让旧生活过得更为舒适便捷的得力工具。有一次,我约了朋友去看画展,结果她迟到了整整一个小时。“路上偶遇以前的邻居,就多聊了一会儿。”她笑着解释,脸上没有丝毫歉意,“画展要持续到晚上,晚点儿去也无妨。”最终,我们没能赶上画展,却在咖啡馆里畅聊了一下午。她回忆起小时候在河内老城区的生活,那时没有手机,大家有事都是直接登门拜访,“虽说麻烦些,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很近。”在我离开越南前夕,阮阿姨邀请我去家中吃饭。她的孙子在加拿大留学,特意通过视频连线“参与”饭局。屏幕里,年轻人操着流利英语讲述着加拿大的生活点滴;屏幕外,阮阿姨则用越南语关切询问孙子的饮食起居,中间由她儿子担任翻译。饭桌上,既有传统的越式春卷,也有从超市购买的速冻饺子;既有自家酿造的米酒,也有冰镇的可乐。窗外,摩托车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屋内,三代人的欢声笑语交织回荡,穿越手机屏幕,在不同时空里久久回响。

没有标准答案的生活回国那天,阮阿姨前往机场为我送行。她手中提着一个布袋,里面装着亲手制作的牛肉酱,“你说过喜欢吃的。”过安检前,她突然掏出手机:“来,咱们拍张照片。”照片中,她身着传统奥黛,我背着现代登山包,身后是机场的玻璃幕墙和远处的飞机。“以后常联系啊。”她挥手道别,手机仍举在手中,屏幕上定格着我们刚拍的照片。

飞机起飞时,我望着窗外逐渐变小的城市,回想起阮阿姨说过的话:“生活并非考试,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在越南的这段日子,我看到了别样的生活可能,不是非此即彼的艰难抉择,而是新旧和谐共生的处世智慧;不是拼命追赶的焦虑匆忙,而是从容自在的悠然笃定;不是物质堆砌的虚假幸福,而是人情往来的温暖真挚。那些骑着旧摩托车的人,手中紧握着最新款手机,他们丝毫不觉这两者有何矛盾之处;那些居住在老房子里的人,既使用着现代家电带来的便利,又坚守着传统习俗的底蕴,他们不认为这有任何不妥;那些收入并不丰厚的人,甘愿花费一下午时光品味一杯咖啡,他们从不觉得这是浪费。

或许,真正的进步并非彻底抛弃过去,而是带着过去的沉淀,稳步迈向未来。恰似那个在机场邂逅的姑娘,竹篮里满载生活的烟火气,手机中蕴藏着世界的无限可能,二者在她身上完美融合,共同勾勒出最真实、最鲜活的越南模样。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微信:
意昂体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