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也门胡塞武装向以色列特拉维夫机场发射导弹,导致机场临时关闭。这起事件看似是冲突中的小插曲,实则暴露中东局势的深层问题——表面上停火,实则各方都在暗中备战。
胡塞这次用高超音速导弹打了以色列个措手不及。他们说是为了支持加沙抵抗,但谁都清楚这是趁以色列防空系统被之前战争耗损的空子。以色列的“铁穹”拦截成功率明显下降,机场被炸后航班只能改道,特拉维夫市民开始怀疑政府能不能保护他们。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现在日子不好过。国内反对派和自己党内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多,大家都觉得打来打去反而让安全更差了。他只能靠拉拢强硬派和特朗普站队,稳住自己的位置。听说他最近要飞美国,估计是想让特朗普帮忙压国内反对声,顺便要美国赶紧送防空导弹过来。
法国总统马克龙突然给普京打电话,这是俄乌打仗后三年来头一回。欧洲可能觉得伊朗核问题太急了,得找俄罗斯谈。但俄罗斯现在跟伊朗关系也不铁,普京只说支持伊朗发展“和平核能”,这话说得挺模糊。
伊朗最近动作很大,明显在加速搞核技术。以色列一看慌了,怕伊朗真造出核武器。伊朗可能觉得,只有拿到核武器这张“王牌”,别人才不敢惹他们。但这样一来,沙特、土耳其这些邻居肯定要跟进,中东可能又要军备竞赛。
美国这次估计会答应给以色列一批新防空系统,但代价可能是以色列要更听美国的。特朗普帮内塔尼亚胡稳住位置,其实也是在巩固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
胡塞这次打机场不只是为了报复,更是要证明自己能威胁以色列核心设施。他们想在中东混,就得靠实打实的战绩立威。以色列民众现在更不信任政府了,内塔尼亚胡再想靠对外战争转移矛盾,效果可能越来越差。
欧洲和俄罗斯突然通话,背后可能有俄乌冲突的考量。马克龙代表欧洲想拉俄罗斯谈伊核,但普京未必真心配合。俄罗斯和伊朗关系疏远,欧洲又不敢完全跟俄罗斯合作,这事最后可能还是扯皮。
各方忙着谈条件、送武器、拉帮派,但没人提怎么解决根本矛盾。以色列防空系统再升级,胡塞还能找新武器;伊朗核计划被拖延,可能换个方式继续。停火协议就像纸糊的墙,风吹就破。
现在大家盯着以色列总理访美,看能拿多少援助,但援助到手又能撑多久?伊朗核谈判再重启,又能谈出什么结果?没人知道下一场冲突什么时候爆发,但所有人都在准备打更大的仗。